缺乏价值的话最好少说或不说
讲话必须有自信力和决断力,当然“决断”并非“武断”。那些专爱在每句话的前面,加上推托责任的“或者”“我觉得”“我的意思”等的演说者,只显得他是一个怯懦的人。
初学演说的人最易犯的毛病,并不是说话太武断,倒是容易用懦怯的话减损语辞的力量。某次有位纽约商人讲述他乘汽车漫游康乃狄克州时途中的见闻说:“在路的前面,‘似乎’遍地种着洋葱。”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何必说什么“似乎”呢?路旁遍地种着洋葱,是一目了然的事,根本没有用“似乎”的必要。从这一点上,可见一个拙劣的演说者常常会讲些非常可笑
的话来。
话中有了怯懦和谦虚,不但因此失了自信力,并使别人对你也失去了信心,柏休安参加首次总统竞选时作者还年幼无知,对于这位候选人在选举前坚决而郑重的说他一定可以当选,反对党麦金莱必定失败等话,十分惊奇。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一再有力而坚毅的这样宣传,民众听惯之后自然会信以为然的。
古今世界诸大领袖,无不以自己的意见坚决而大声疾呼的训导民众,好像谁都不能指出他的话是无效的。释迦牟尼死的时候,他既不用规劝口吻, 也不悲叹,更不辩论,只用当权者的口吻说:“照我的命令去做!”
(一)引用一段有趣的故事
美国著名小说家瑞德,自认每年写小说的进款达 10 万元。布斯达·恢登和罗伯·张勃斯两人,也几乎赚到这个数目。双目叶印刷公司有一架大印刷机,17 年来从不曾做过别的用处,天天在印已故女小说家金鲍特所写的小说。她的作品,已经销售过 1700 万册,所得的版税有 300 多万元。从这许多故事,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人们大多是爱听故事的。
一般人尤其爱听演说者述说关于他自己亲身经验的故事。已故鲁西尔·康惠尔牧师,曾把他的那篇“遍地黄金”演说至 6000 次之多,并且由此还获得数百万元的进益。
这篇著名演说是这样开头的:“1870 年,我们沿土耳奇底格里斯河⋯⋯ 而下,走到巴格达城时,便雇了一个向导,领我们去看西波里期巴比伦⋯⋯” 接着他便把这个故事逐步讲了出来。这真是抓住听众注意力的最好开端,这种开端很简单明白,而且很不容易失败。他进行得十分灵活,轻松,能使听众不知不觉的随着他走。他们谁都希望知道后来发生些什么事。本书的第 3 节所用的开端方法,也是这一种。
现在,我们再把星期六晚报上一篇小说的开端节录在下面: 第一,“在沉寂的空气里,点缀着一声尖锐的手枪声音。”
第二,“一件偶发事件的本身虽然十分渺小,但是,它的结果却常常严重得出人意外。这个故事发生于 7 月初,丹渥市的孟德旅馆中。⋯⋯”
这里我们最应注意:这两篇小说的开端,都用了“进行式”。他们都可以使你对于下文怀着很大的好奇心,使你急忙读下去,希望更详细地知道一些那整个故事的原委。
即使一个对于演说不曾受过训练的人,如果用这种故事的技巧,去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他的演说,也不难获得成功。
(二)举出确实的例子作为演说的开端
要使一篇长时间而抽象的演说很顺利,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去,你非多多举出几则非常有趣的实例穿插进去不可。一般人在演说开端,往往以为非先来一些概说不可。这岂不是愚笨透顶的方法。但是如果改用实例来开端,引起听众的兴趣,然后接下去讲一般的陈述,就不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了。如果你不信,请倒翻本书至第五七两章,看看里面应用了这种开端方法的效果如何。
(三)给听众看一些实物
拿出一些实物来给听众看,这是引起人们注意最容易的方法。不论是野人、呆子、摇床中的小孩、铁栏中的猴子、街上的狗,这种实在的刺激物, 都可以引发他们注意的效能。这种方法,有时在知识程度比较高的听众面前,
也会发生很好的效果。比方,费城的艾利斯先生,他在开始演讲时,曾由两个手指执了一枚钱币高举过肩,自然,听众都向他手中的钱币注意了。然后, 他又开始问道:“在场的诸位,有没有人在街上捡过这样的钱币?”接着, 他就讲述他的意见。
(四)提出一个问题
艾利斯先生的演说开始法,还有一种特点是值得称道的。他演说开始, 先提出一个问题,请听众来帮助他共同思索。星期六晚报上所刊载关于暴徒的文章开头三句,就是两个问题:“暴徒们果真都有组织的吗?——怎样的组织呢?”这种使用问话的方法,实在是一种开启听众心门的钥匙,使你所说的话,一直走进听众内心去的最简捷而确切的方法,如果碰到别种方法行不通的时候,你不妨常常应用它。
(五)演说开端何不引用几句名人金言
名人说过的话是永远具有警人注意的力量的。所以,适当的引用一句名人说过的话,实在是演说开端的好方法。后面一段,便是讨论事业成功的演说的开端:
著名心理学家郝巴德说:“全世界都愿意赠金钱和名誉为最优奖品,只赠给一件事,那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毋须人家指示而能够做出极确当的事。”
这段演说辞的开头是有几个特点值得称道的,他在第一句话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使听众愿意听下去,再多知道一些。演说者如果在说完“只赠给一件事”的后面,能够十分技巧的把话略为停顿一下,那更会使人迫不及待的要问“世界上最优等的奖品赠给谁?快说,也许我们以为不然。”他的第二句话立刻使我们引进了题目的中心。第三句是问话,更可以引起听众的思索,而且使听众愿意来共同讨论。第四句给创造力下了一个定义⋯⋯下面接着演说者举了一件有趣的事实,来证明创造力的可贵。读者先生,如果让你批起卷子来,你看这样一个巧妙的开端应不应该把他列入甲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