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一)调整借款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对外借款有 60%来自日本的金融机构, 32%来自欧洲国家, 而从美国借款仅占 1%。由于日本银行业在实施巴塞尔协议中遇到困难,加之泡沫经济使日本的银行出现了巨额坏帐,因此使我国的主要筹资渠道受到影响。而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有着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尽管在美国筹资的条件要求很高,但其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国内企业能够安排好筹资的时机和频率,完全可以逐步在美国确立我国企业的信誉。这对于使我国对外筹资渠道多样化,避免出现过度依赖某一个市场所可能导致的风险是极为重要的。

(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尽快在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

前面已经提到,巴塞尔协议作为一项国际惯例,如果一国不遵守,其本国银行就可能在国外经营中遭受歧视性待遇。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实施巴塞尔协议,否则我国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就会受到阻碍。

根据《银行家》杂志 1992 年的排名,我国五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核心资本/资产比率平均为 5.06%,超过了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但我国几大银行的全部资本/资产比率除交通银行外均未达到 8%的规定水平,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银行的附属资本很少,只有金融债券一类,不仅没有重估储备,有的银行甚至没有呆帐准备。可见,要提高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首先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增加附属资本。

另外,尽管从帐面上看我国银行拥有充足的核心资本,但实际上我国银行的实际资本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以前四大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和商业性职能不分,使得大量银行资产成为呆帐甚至坏帐,实际上侵蚀了一大部分银行资本,加上银行利润多年来一直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银行自身的留存利润很少,银行资本不能保持与资产同比例增长,使得银行的实际资本状况极其严峻。

上述情况说明,要顺利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近几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取得很大进展,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了法律保障;贷款通则的正式施行和贷款证制度的推广使得借贷行为趋于规范;国债市场的发展为未来债券市场发育提供了基础。这些都有利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从另一角度讲,

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也为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造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三)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巴塞尔协议的实施间接加剧了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的竞争,这对国内银行的经营造成了一定困难,但同时也可以迫使国内金融机构迅速提高竞争能力。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应当有长远的规划,在目标上不应只限于利用外资,还应把促进国内金融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为此,应当在渐进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业务的限制,特别是应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从而使外资银行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与国内银行展开竞争,以提高国内银行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引进外资。当然,放宽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国内金融业,而应

对银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限定。一是离岸银行业务。这类业务只要管制得力,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很小,但却有利于我国培育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可以不予限制;二是限制性银行业务,即允许有限制地从事境内业务,主要面向三资企业。由于跨国银行跨国经营的一个内在动力是为其国内客户在国外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因此这类业务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外资的流入,因此也应鼓励发展。三是全面性银行业务。在目前国内银行的体制转轨尚未完成,竞争能力尚待提高的条件下,对这类业务应适当限制外资银行参与。

参考文献

  1. 钱荣■主编《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年修订版。

  2. 刘舒年主编《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3.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4. 金立群主编《世界银行——寻求发展之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1. 刘振亚、赵文京《世界银行集团及其运作》,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2. 陈湛匀《金融创新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3. 宦国琳《当代国际金融业的革新》,中信出版社,1991 年版。

  4. 马忠智主编《美国证券市场筹资必读》,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

  5. 龚光和主编《国际证券融资》,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 年版。

  6.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西方主要资本市场与我国对外筹资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年版。

  7. 李裕民主编《国际债券发行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版。

  8. 陈湛匀、范卫尧主编《国际金融实务与案例》,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

  1. 王军、周晓鸣著《巴塞尔协议实施后的中国金融业》,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

    年版。

  2. 江曙霞著《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年版。

  3. 《国际金融研究》有关各期。

  4. Nihal Kappagoda , The Asian Devdopment Bank , LynneRunner

    Publishers,lnc.1995。

  5. Jerome L.Stein , The Economics of Futures Markets ; Basil

    Blackwell Ltd.1986。

  6. Kazuo Tatewaki,Banking and Finance in Japan;RoutLedge, 1991。

  7. Ho , Scott , Wong , The Hong Kong financial System ; Oxford

    Vniversitv Express,1991。

  8. George Dosoo , The Eufobond Market , 2nd ed.woodhead —

    Faulkner.1992。

  9. Euromoney 有关各期。后记

本书是《跨世纪国际经贸规范丛书》之一。国际金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表明,它的地位与各国间的国际贸易活动的展开和繁荣有着密切联系。我国从 70 年代未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经贸往来也迅猛增长。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国际金融活动也日益重要。如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结算业务、外国直接投资、海外融资、以及 9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人民币可兑换等,都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书就是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势,普及国际金融专业知识而编写的。

作为一本面向社会各界的普及型读物,本书力求达到知识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在介绍基本知识是,我们着重从实用性出发,首先介绍与我国有密切业务联系的国际金融机构,然后介绍海外融资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以及近期迅速兴起的避险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最后则结合《巴塞尔协议》介绍了国际银行业的监管趋势及我国金融业应采取的对策。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对我国的国际经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为了使本书的内容准确、全面,我们力求对国内外有关书籍介绍的内容加以比较和综合。同时,国际金融是一门发展相当快的学科,为了使书中的内容能跟上现实的变化,我们尽可能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也加以介绍,如欧洲债券发行程序的最新发展、龙债和全球债券市场、《巴塞尔协议》的两次修正等,我们都在书中进行了介绍。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兼顾到本书的可操作性。在介绍国际金融市场时,我们从国内借款人到海外融资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各种融资方式的程序和相关的法律问题。衍生工具市场是新兴市场,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某些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系统风险等)进行套期保值。本书用大量案例说明了几种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力图使读者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应当着重指出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如果运用不当, 也具有极大的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也被称为风险市场。国内企业在运用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刘舒年教授、费修梅教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书也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专业书籍,在此也一并向其作者致谢。

限于编者本身的水平,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垦请读者能不吝赐教,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宋立松 董虹

1997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