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关的历史背景

中国入关的历史背景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从 1947 年到 1948 年,

中国作为总协定原始缔约国的时期;二是从 1949 年到 1981 年,中国与总协

定中断关系到开始恢复联系时期;三是从 1982 年到 1986 年,中国以观察员

身份参加多边谈判时期。到 1986 年 7 月,中国正式地提出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1. 中国是总协定的原始缔约之一。

1946 年 12 月 6 日,在筹建“国际贸易组织”的同时,美国邀请了 15 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当时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接受邀请参加了谈判。1947 年 10 月 30 日,中国签署了关贸总协定的最后文件; 1948 年 3 月 24 日, 在哈瓦那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贸易和就业会议的最后文件上签字,成为国际贸易组织临时委员会的执行委员; 1948 年 4 月 31 日签署了“关贸总协定临

时适用议定书”, 1948 年 5 月 21 日正式成为总协定的缔约国。

1949 年 4 月 8 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法国安纳栖举行的关贸总协定第三届缔约国大会,参加了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并与新加入谈判的6 个国家举行了关贸税减让谈判。

  1. 关系中断到开始恢复联系时期。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

的合法政府。台湾当局仍留在关贸总协定内,到 1950 年 3 月非法宣布“退出” 关贸总协定,当时,捷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代表对台湾当局“退出”的法律效力就提出了质疑。台湾退出不久,与中国进行过关税减让谈判的 15 个国家

按照关贸总协定第 27 条的规定,先后撤回了它们对中国作出的关税减让。

中国政府认为,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没有改变中国作为国际

法主体的地位,被废黜的国民党政府自 1949 年 10 月 1 日起无权代表中国。因此,台湾当局的退出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1965 年 1 月,台湾当局又非法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取得“观察员”席

位,列席位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第 22 届大会。

1971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关贸总协定立即取消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嗣后,中国又相继成为联合国贸易会议和关贸总协定下属机构国际贸易中心的成员,由此逐步恢复了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 1980 年 8 月,中国代表出席了国际贸易组织临时委员会执委会会议,投票选举了该委员会的执行秘书,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先生。1980 年至 1981 年,中国先后三次派员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纺织品委员会主持的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谈判会议。

  1. 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多边谈判。

1982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派出代表团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关

贸总协定的第 38 届缔约国大会,并与关贸总协定秘书处就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席位等法律问题交换了意见。而后,中国政府代表列席了历届缔约国大会及特别会议。同年,中国政府确定了以恢复方式参加关贸总协定, 而不是加入;以关税减让方式作为承诺条件,而不是以承担具体进口义务为条件;以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享受相应待遇,并承担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相应的义务等三项重返总协定的原则, 1984 年 1 月 18 日,中国政府正式签署第三个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并成为关贸总协定纺织品委员会的正式成

员。同年,11 月,中国又申请并获准列席关贸总协定理事会及其下属机构会议,并参加各项有关活动。

需要指出,中国政府 3 次强调,尽管中国已作为关贸总协定理事会的观察员以及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的成员,但这些活动不影响中国在其关贸总协定法律问题上的立场。

1986 年 1 月 10 日,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先生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访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会见邓克尔时,代表中国政府正式表示,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希望恢复自己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此次谈话引起了国内外关注。1986 年 7 月 11 日,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常驻代表团代表钱嘉东大使照会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正式提交了中国政府关于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席位的申请,揭开中国入关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