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还是实践

——语文目标教学浅议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一中 张延长

目标教学,以其特有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在目前的语文教学领域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鉴此,各地语文教师从不同认识程度涉足,纷纷尝试效法。但无可讳言,由于当今教坛对目标教学界定的模糊性,致使不少教师对其内涵把握不清,或仅把目标教学简单归纳为程序性表演,也即只注重语言文字在“目标化”的旗帜下走个过场,认为目标教学无非是架“道具”,有人听课时套上它,表演一下而已;而有的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应靠实践,花拳绣腿等花架子根本不必用,因此,只枯燥讲解,也称目标教学。二者各持己见,颇有纷争。近来评优质课活动也渐趋欣赏那些只表演不求实践的“能手” 做法,于是演示论调倍受青睐,不少人趋之若骛,这样学术界便出现了“目标”教学即是“演示”的假象。

针对此举,笔者以自身深入研究为基础,略有所悟,特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浅谈一二。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教学科目,以语言文字作为教学对象。众所周知,语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从基础到能力培训必须有一个务实的漫长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首先必须具有实践性。从备课、课堂讲解到课后复习辅导须步步务实,知识点才能得以落到实处。如果像有的老师提倡什么整体美,一课无论篇幅大小,内含容量多少一律盖以“必须一节课处理完”的表演化,简单脱离基础知识,粗略压缩知识结构,舍小取大, 片面追求目标形式过程完整美,凭空构建空中楼阁而不顾及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岂非华而不实?这种做法固然可博得评优专家欢心,但究其实,一节课下来知识点落实了多少,学生切实掌握了什么,都无从可知!笔者想,作为学生他们该不会因为你架空的表演不务实战而喝彩吧?毕竟他们需要的不是“海市蜃楼”。这种做法勿庸多言,显然忽略了作为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实践性,不利于受教育者语文水平的提高,绝不可取!

其次,汉语言文字富有优美的形体、顿挫的语音节奏和丰富优美的意境, 这却又是表演性教学炫耀的长处,因而语文教学的第二大必要特点便是富有表演性,特别是素质强的教师,熟练驾驭任意组合讲析却又极富生动性,妙趣横生,从而说明可操作性演示性很有价值。但由于认识能力的左右,有些教师认为这种形式完全没必要,与其空泛地把表演目标形式化不如多讲道题,于是一味地埋首于“实践”状态,不讲究讲法,把知识点生硬地往学生头脑中灌。这种做法效果暂且不论,只说这课堂气氛惟恐不佳有甚。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使命,既需悉心传授书本基础知识,又须兼有陶冶情操功能。但目前各地初中学生往往知识面窄,层次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如调控不佳,更易使教学工作陷于盲目局面。因而语文目标教学最有必要把知识实践性与讲解演示性有机统一起来,使受教育者尽快培

养机动、灵活、高效的学习方法。

笔者潜心研究语文教材,对于每个知识点曾认真寻求尽量找出一种使演示性与实践性组合最佳的教学模式,并付诸教讲,依据反馈显示,学生对知识接受率大增,理解率明显提升,收益颇多。“实践+演示”是语文目标教学的最佳组合方式,它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