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历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但是由于作文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许多教师对导演好这场戏缺乏足够的信心,更不敢越雷池半步,大胆教改。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教法却仍是多年一贯制,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一)教学过程的盲目性。虽然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但是由于作文教学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好多教师对各阶段的教学都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和严格的目标管理,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整个教学支离破碎,难以按照一个科学严密的工序运作。正是这种错误的做法,常常给教学埋下了隐患,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即使写作,亦是敷衍塞责,不利于提高。

(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作文教学,向来被看成学生写、教师改的工作,尽管学生不住地喊“难”,教师一个劲地叫“苦”,但究竟该如何写、怎样改,却很少有人深究,作文教学成了简单的认同教学,难免失之浅陋。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一味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关心学生的情趣,不注意创设情境气氛,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是机械、生硬地训练。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 兴奋不起来,灵感怎么会光顾呢?况且学生想写的,与教师要求写的大相径庭,勉强成文,也只能像个瘪三。教学手段的简单化实在是造成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是感情释放,思想表达的过程。丰富的生活则是产生这些感情、思想的土壤,是写作的不竭之源。目前许多中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仍然是升学教育,中学生身处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苦苦挣扎。他们每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奔波;在各种纷繁复杂的题海中鏖战。生活的空间狭小至极,接触的生活面狭小至极,有些同学甚至不读报,不看电视,不关心天下事,加之社会阅历又浅,写作题材必然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在写作技法上煞费苦心,学生也不会写出什么好作文, 要么夸夸其谈,要么无病呻吟。

(四)孤家寡人话作文。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许多环节。如果忽视各方面、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势必互相脱节,各方面成为一个个孤家寡人,分庭抗礼,难成系统。目前教学的种种迹象表明,许多教师缺乏系统观念,对作文概念理解偏狭,主要表现为:

  1. 读与写分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样板。”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忽视了读与写的必然联系,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教学。写作难以从阅读中获得滋养;阅读也难以从写作中得到启发。至于听说训练,近于升学重压,在高中教学中,往往无暇顾及。这些做法,客观上已经使写作完全隐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境地。

  2. 写作与修改的背离。写作历来与修改是产生优秀作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却经常出现写作与修改背离的怪现象。学生只管写, 很少改,有些同学甚至连老师的批语也懒得去看上一眼。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殊不知自己修改、阅读老师的批语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3. 文体训练与思维训练游离。作文是对学生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的综合考查。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特别是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教师仅仅注意对学生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诸方面的训练是很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当前一部分语文教师都是对思维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注重文体训练,不注重思维训练。在教学中,面对学生作文中的套话、假话、空话烦极了,却苦于没有医治的办法。其实这恰恰是不注意思维训练所酿成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思想的僵化,教学方法的粗陋,以及教学管理的失控等等,使作文教学处于极其艰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