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尊重学生求知的能动性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左右着许多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思考记录为辅的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尊重求知的能动性,必然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不是积极主动会获得,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为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重启发,鼓励参与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民主气氛,课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师应当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使学生的学习由“知之”向“好之”、“乐之”的方向迁移,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1. 抓住时机,因势而教

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是作文教学。江苏省教委在《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即 1992 年 22 号文件)中指出“作文训练要以指

导学生写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开始,写真情实感;指导作文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如何在实践中贯彻省教委 22 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呢?一次作文课,我刚进教室,见黑板未擦,一问学生,才知道是昨天放晚学前布置的数学作业。于是,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把本来准备的议论文写作训练,随机作了调整,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黑板该谁来擦?”同时组织讨论。同学们立即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这该今天值日生完成,有的则说该昨天值日生完成,看法不一。笔者便引导学生思考: “在目前建设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的活动中,怎样做一名合格中学生。”于是,学生针对这件事,对劳动观念、团结互助、校风班风等方面进行深刻的讨论。最后两位值日生举手争着要求擦黑板。通过这件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 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当场布置了两道同题作文《谁来值日》,并且进行了指导。第一篇记叙文,要求叙述事情经过,注意场面描写。第二篇议论文,要求叙事概括,观点正确。同学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兴趣浓厚,结果这次作文普遍较以往有较大提高,尤其可喜的是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上发生在课堂上的小事,教师显然是抓住偶发事件,因势利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确实较好。

  1. 拓展思维,始扶渐放

针对单元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比较突出的问题,必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教学。例如小说单元的两篇作品《孔乙己》、《范进中举》, 就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作品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教学, 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学们积极思考,许多观点准确、深刻、新颖。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所设计的问题,在突出重点难点的同时,可以在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前提下,进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使学生将理解接受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未知领域去探索,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