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教学训练要体现层次性

阅读教学中,我们凭借着字、词、句、段、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在找准训练点的基础上,训练的方式、方法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教学学科特点,需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古井》教学中,我们根据文章内容上的联系,教学中体现层次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古井》从结构上讲可分为三段。这三段,由浅入深地讲了古井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原因:一是古井无私为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一无所求;二是

古井以自己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陶冶着乡亲们,使他们也具有了古井一样的品格。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好以上两点,特别是第二点,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把握住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为此,我们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个层次:学完第一段后,提问:1.作者为什么怀念家乡的古井?(学生联系重点词句,说出了以下理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对人们帮助很大;古井像母亲一样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泉水。)2.你从这一段中还能读出什么?(学生再次深入到课文中去,充分读议,谈出以下见解:古井无私地为人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它太伟大了;古井全心全意为人们做贡献, 却不索取什么,它真像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样,师生共同研究,总结出古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完成第一个层次的教学。

第二个层次:学完第二段后,提问:本文写得是古井,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人们对有困难的老人的帮助?这与古井有联系吗?因第一个层次训练到位,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达到“因悱想发”的境界,问题思考也不断深化,由浅层的“村民用的是井水”“古井用井水,村民用真诚”等相同点,进而联系上下文,得出“正是由于古井的无私奉献,才陶冶着乡亲们, 使他们具有了古井一样的品质,才去无私帮助有困难的两位老人。”“村民们同样具有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是古井熏陶了他们。”至此,“作者怀念古井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也已水到渠成。

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层次是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如此分析、训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了古井、村民的内在联系,理解了课文内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另外, 层次设问使学生的认识循序渐进,为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