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扶”与“放”

河北遵化党峪镇文教办 扈恩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对阅读教学的真正了解,阅读教学常常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师把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隔裂开来,认为阅读课文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随便看看,缺乏必要的指导,甚至干脆将其抛开,该“扶”的不“扶”;二是把阅读课文与讲读课文等同起来, 一味的侧重教师的讲解,该“放”的不“放”,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要求,其次是明确三类课文(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 的区别与联系,掌握阅读教学的原则,而关键是处理好阅读教学“扶”与“放” 的关系。

“扶”即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生要有目的地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地、主动地学到知识,从中受到教育。“放”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利用已掌握的技能、技巧自己去读、去想、去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扶”“放”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那么,扶什么?在什么地方扶?怎样扶?小语十二册最后一篇《鲁班学艺》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从重点训练项目上去扶。本文是一篇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小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从写作角度讲,本文主人公是鲁班,主要采用了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写人。语言描写,如:向老奶奶问路, 回答老师傅的三个问题,及学艺期满师徒别离的对话等。动作描写,如:鲁班寻师途中的动作描写,学艺中苦练等动作。这些都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掌握。

二、从重点词语句段上扶。抓住重点词语句段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特点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帮助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文章第一自然段,鲁班寻师途中,跨越——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溪,表现了他为学艺不畏艰辛,敢于战胜重重困难。“规规矩矩地站立”, 问路“作揖”这些词语表现出鲁班是个通情达理,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七天七夜的)磨(刀、刨、凿),(十二昼夜)砍(五百年大树),(十二昼夜的)凿(两千四百个眼),反复琢磨,拆造(模型),这些准确恰当的动词生动表现了鲁班学艺有恒心有毅力,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特点,从词语含义挖掘文章的内涵,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再如,像文章第五、第六自然段,当师傅问他学徒是学三年还是三个月,他回答“三年”,可以看出他对学艺有充分思想准备,有信心、有决心,为后来学成手艺设下了伏笔。当师傅问他,两个徒弟学成后,一个徒弟挣下一座金山,一个徒弟留名在人们心中,学哪个,他爽快地回答“学后一个”,可以看出鲁班学艺是为他人,为

社会,这就为他艺成下山后给人们造许多桥梁、房屋、家具打下了伏笔,前后衔接。

三、从作者的思路上扶。全文按“求师问路——巧答师问——勤奋学艺

——别师下山”等几个情节来安排内容,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可按这一顺序,并抓住重点(二、三部分)来教学。文章开头就写鲁班年轻时有理想,立志拜师学艺,“巧答师问”三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个心细、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的吃苦耐劳的孩子。而“勤奋学艺”部分表现了他顽强苦练的精神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是他学艺能成的关键,也是他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最后学艺有成,下山为人类造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是篇条理分明、寓意深刻的优秀篇章,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学习纪律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做“四有”新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道的统一,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那么“放”什么?怎样“放”?

一、在字词上放。如让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一般字词的音、形、义。如“拾掇”,学生可以查字典得之:音为“duō”当“拾、收拾”讲;与“辍”、 “缀”为形近字。

二、从一般段落上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分析段落,总结段落大意。如讲本文时第一部分、第四部分都是留给学生自己去做的,培养他们的分析力、综合表达力。

三、从提问上放。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提问、自己从文中查找答案。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四、从作业上放。如:本文书后习题都是由学生自己看书解决。

总之,处理好阅读课文教学“扶”与“放”的关系,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