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胆地设想

被毛泽东同志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中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他针对二三十年代民众缺少教育,教育又缺少师资的情况,在创办山海工学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即“用小孩教小孩”、“用小孩教大人”。这一做法提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陶行知亲自指导下,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部分地区推行了这一做法。成千上万名小学生成为小先生,对普及市民教育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小先生制”虽然是一个特定的时代产物,但是我们今天重新来学习、研究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在陶行知心中,小孩是上帝,是希望,是我们行动的出发点。在这以前, 包括今天,我们都有一种看法,认为小孩还不成熟,长大了以后才会成熟; 小孩是无知的,长大以后才会有知。陶行知根本否认了这一点,他认为:小孩身上蕴含着无限的创造性和生命力,小孩人小志不小,小孩许多事不是不能做,而是我们没有让他们做。

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存在上述陶行知先生批评的情况:不放心学生, 该放手给学生做的不放手,一切由老师代为包办。结果呢?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教材自读篇目的处理。现在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人教社编写的语文教材,这一套教材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三到四篇文章。一般前面两篇为教师讲读篇目,后面两篇为学生自读篇目。教材的这种安排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但事实上,我们很少有老师是按编者的意图去做的,有的变自读篇目为讲读篇目,有的干脆放之任之。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符合“教学合一”的要求的。

如何处理现行教材中的学生自读篇目以及其它一些浅显的课外阅读文章呢?我们以为:可以借鉴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讲读篇目的基础之上,把自读课文交给学生。每篇棵文由一个或几个学生提前学习、钻研,在这个基础之上,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你做我的先生,我做你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