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始终将学生的自学实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改进课堂教学,应让学生有较充分的自学时间,把自学活动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学的实践,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自学实践中学会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一般要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探索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吸收性自学三步。探索性自学是初步理解阶段,从未知开始探求,就课文内容、语言中不懂的问题初步去读懂;深究性自学是深入理解阶段,应抓住重点进行剖析、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吸收性自学是消化运用阶段,学生联系自己读写实际进一步吸收,学以致用。以《海滨仲夏夜》一课为例,我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开始时,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思考全文十二小节共有几组画面组成, 并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标出描绘景物色彩、动态的词。在此基础上,转入自学深究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自读课文,相互讨论,并以填表的形式,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文中三组画面各描写了哪些景色?(2)其中光线和

色彩的变化情况如何?(3)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样,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求得之,然后,我在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总结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深化了一步,即让学生进行吸收自学,学以致用,要求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样的安排,把自学的实践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提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从吸收到运用的自学过程。

当然,课文不同,学生素质不同,阅读中自学的要求、安排也并非千篇一律,把自学分为几个不同阶段,是就一般教学而言,有的课文却不宜把这几个阶段截然分开,而应有机结合起来,但归根到底是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学探索,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