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环境 发挥“主体”作用
江苏省丰县首羡中学 张元业 渠敬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界已广泛宣传,但有不少教师却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还有的教师,当遇上他人听课时,则变戏法似地愚弄“主体”,自欺欺人。我们已从教多年,一直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学质量裹足不前。最近学习了不少“教改”材料,参观“洋恩”中学,颇受启发。
增长(或降低)及浓度问题,历来是学生懵懂的问题,今天,我又该讲授这个问题了,特试着让学生发挥“潜能”。
例 1 某钢厂去年 1 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 5000 吨,3 月份上升到 7200 吨, 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义务教材代数第三册第 41 页例 2)
同学们阅读了课本上的分析,我又稍加指导,都顺利地理解了方程 5000
(1+x)2=7200 的由来。
接着我补充了两题,让同学只列方程不作解答。
-
某乡的排灌面积在两年内从 8000 亩增加到 18000 亩,平均每年增加的百分率是多少?
-
一台机器两年前售价为 400 万元,现在为 361 万元。如果每年降低的百分率相同,求下降率是多少?
经过 5 分钟的讨论,我提问李静同学,他回答的正确。又提问王锋,他不仅回答正确,而且兴奋地说:“老师我得到一个公式:■a(1±x)2=b,a 表示原量, b 表示现量,x 是增长率或降低率。”
我愕然了!这是我备课时不曾想到的,而且书本上也未见到过这个公式。我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查例题、练习题验证。同学们都认为可行。
例 2 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 63 升,第一次倒出一部分纯药液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是 28 升,每次倒出液体多少升?
(义务教材代数第三册复习题十二第 21 题) 通过我的分析,得出方程
63(1 −
x ) 2 = 28
63
解答后,又让同学们对下面两题列方程。
-
一个容器盛满纯药液 20 升,第一次倒出一部分纯药液后,用水加满, 第二次又倒出同样多的药液,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剩下的纯药液与水的比是 1∶3,则每次倒出多少升液体?
-
一个容器盛满纯烧碱溶液;第一次倒出 10 升后,用水加满,第二次又
1
升,再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液体的浓度是原来浓度的 4 ,求容器
的容积。
(义务教材代数第三册复习题十二第 22 题)
5 分钟后,大多数同学都列出了方程,虽然第 2 题未知量发生了变化, 但也有不少同学列出了正确的方程。周秀芹同学也总结出了公式:
a(1 − x ) 2 = b,a表示原有纯药液,b表示剩余的纯药液,x是每次倒出的升a
数。第2题未知量虽发生了变化,但实质未变,只要设容器的容积为x,由
题意可得方程 x(1- 10)2 = x ,其左端是将公式a(1 − x) 2 = b中的 a与x互换了
x 4 a
位置,右端为剩余的纯烧碱液。又是一个惊奇的收获,“主体”真是有非凡的“潜能”。
至此,可以说不少同学理解了实质性的东西。最后,我亮出了“王牌”。
例,有某种农药一桶,倒出 8 升后,用水加满搅匀,然后再倒出 4 升,再用水加满,这时桶中农药与水的比例为 18∶7,求原来桶中有多少药液?这题与以上三题不同了,两次倒出的升数不一样多,该怎么列方程呢?
能套用刚得到的公式吗?
樊美侠很快就列出了方程,她说:
设原来桶中有药液 x 升,根据题意得方程
x(1 − 8 )(1 − 4 ) = 18 x
x x 25
理由是:公式a(1 − x) 2 = b就是a(1 − x )(1 − x) = b,因为两次倒出的升
a a a
数不同,把公式中的 x 换成不同的数字,再把 x 与 a 互换。
集体解答得出x = 40,x = 20 (舍),对照另一个同学用另一种方法
1 2 7
列的方程
x − 8 − 4 × x − 8
x = 18
x − 8 7
8 − (4 − 4 × x ) + 4
所得答案相同。
在后来的作业和考试中,凡这两个类型的题,学生无一失分。虽然个别同学仍不够理解,但套公式即可解对。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悟出真谛:传统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那些只把学生当作“容器”,把自己当作“训练者”的老师,只会窒息、禁锢学生,教学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家家罗杰斯说: 人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者的作用在于使这种先天潜能得到实现, 教师不是“训练者”,而是“促进者”,“这并不在任何意义上意味着某种指导是不必要的;相反,它意味着教师将自己的任务看成是促进学生自我主导。”正因为学生发挥了“自我主导”的作用,才能总结、探索、得出规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创设优良的环境,使学生大脑皮质层处于兴奋状态。备课时,应想到为学生的“自我主导”创设良机;讲课时,不能以“老师”自居而替代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各抒己见,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布置作业,应分层次布置不同作业;考试讲评,要让学生谈解题思路⋯⋯
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要素是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学生
在学习中的一种超越和突破,我们只有克服“越俎代疱”的行为,才能产生“教”与“学”的共生效应。
重视素质教育,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摆脱单纯应试和片面追求升学的阴影,在适应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创设环境,发挥“主体”的作用,是教改的主题,是教改的核心,让我们都来关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