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巧设悬念,创设情境,促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悬念,创设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对知识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解布列方程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讲了这么一段故事。一次,苏步青教授赴德访问,德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让他回答:甲乙两

人自相距 100 公里的 A、B 两地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 6 公里/小时和 4 公里/

小时。甲带一狗,狗每小时行 10 公里,比人走得快。狗和甲同时出发,遇到乙时回过头来往甲跑,遇到甲时又回过头来往乙跑,如此往返多次,问甲乙两人相遇时,狗一共行了多少路程?这是一道很有趣的题目,苏教授听了后略思片刻便作了十分巧妙的回答。苏教授是怎么回答的呢?

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都感到问题复杂,不好解决,但又都迫切地想知道结果。这时,笔者边启发边介绍苏教授的解法:从整体上考虑,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用的时间为 100 公里÷(6+4)公里/小时=10 小时,狗从两人出发时就开始跑,一直跑到两人相遇,因而用的时间也应为 10 小时,所以狗行的路程为 10 公里×10=100 公里。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他们认为这么复杂的问题靠布列方程就可以解决,简直是太妙了,从而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