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加、减教学法的弊端

1.20 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过程复杂

在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凑十法”,这就要求学生以第一加数为基础,再把第二加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数要与第一加数凑成十,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如 9+3,要想 9+1=10, 3 可以分成 1 和 2,所以 9+3=12。整个过程可用下式来反映:

一、传统加、减教学法的弊端 - 图1

以上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思维是相当复杂的。

对于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教材中是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来进行计算的。如计算 12-9,要想 9+3=12,再得到 12-9=3,这就使得减法与加法相比,又多了一次思维上的转折,显得更麻烦。

  1. 运顺的顺序与读数、写数的习惯相反

在传统的加、减法数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从低位至高位逐位计算的顺序, 而这种顺序正好与我们读数、写数的习惯相反。我们从右到左进行计算,却要从左到右读出来,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心算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算一位就报一位来得出结果,而是要把最后算出来的结果先读出来,把最先算出来的结果最后读出来。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算能力,所以,现在教材中出现的口算题都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口算题,不少学生口算的速度还不如笔算,而且出错率也相当高。

  1. 进、退位点的使用,增加了运算的环节

在多位数加、减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要用到进退位点,这样既增加了运算的环节,又增加了出错的机率。因为:(1)在同位数上会产生连加或连减的计算;(2)连续进位加法与连续退位减法显得十分麻烦;(3)一旦丢掉进、退位这两根拐棍,忘了进位或退位的现象就相当的多。由于运算环节的增加,运算的节奏就被放慢,学生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也就只能停留在一位一位逐位计算的低水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