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成就需要为核心调节课堂活动
在三种心理需要中,成就需要占了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就会有高度的自觉性。
在教学中围绕成就需要交替运用归属需要和赞许需要,可使学生活动生动活泼,使成就需要得到发展。安排学习活动时,要注意活动方式的合理转换,方式之间过渡要自然和谐,使学生有心理准备。例如,从激发学生相互讨论、争强好胜到独立钻研的过渡,可先对讨论小组予以表扬,再肯定某个同学的见解,然后布置独立思考题。这样可使学生产生赞许需要而积极钻研, 通过独立钻研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围绕学习目的激发不同的心理需要,可以使学生的需要由非成就的逐步转变为成就的。例如,教学“直线和线段”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想一想,拉紧的线是什么样子?并让学生自己操作一下,再让学生考虑自己所看到过的物体,哪些边缘象一条拉紧的线?学生回答出各式各样的物体:如黑板的边缘、书本的边缘、课桌的边缘、铁轨的边缘等等。随后提出:在制作某些物体时,怎样确定它的长度?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课的价值。然后让学生钻研课本提问题,看谁提得问题多、问题新,激发赞许需要。于是学生在成就需要和赞许需要的驱动下争相举手发言,有的提出:“直线有没有长短?”“粗线和细线一样吗?”“线段有没有粗细?”“两点间的一段,这两点算不算?”等等。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再演
示拉紧的线,并观察桌子、书本的边缘,观察折纸形成的折痕,边观察、边讨论,促使学生互相提示、互相参考,然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知道了直线、线段,那么线段怎样度量呢?”并出示思考题:“量教室、量操场、量一般马路的长度怎么办?”教师步步引导启发,使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