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泥活字的使用情况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后泥活字的使用情况,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但直至清代还有人在研究和使用泥活字印刷,则是确定无疑的。康熙五十八年(1719)山东泰安徐志定磁版印行张尔岐撰《周易说略》和《蒿庵闲话》, 自称“偶创磁刊,坚致胜木”②。有人认为所谓“磁版”使用的是泥活字上瓷釉后烧成的瓷活字,也可能是泥活字拼版后再上瓷釉烧成磁版,有人则认为磁版并非活字版,但无论如何,这是对印刷技术进行革新的一种尝试。道光十二年(1832),苏州李瑶用胶泥活字排印了其所校补的《金石例四种》和温睿临《南疆绎史勘本》。此外,在江苏常州、无锡和江西宜黄也都有人从事过泥活字印刷。安徽泾县的翟金生,按照毕昇的方法花费 30 年时间, 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制成泥活字十万多个,分大、中、小、次小和最小五号,并试印成功自己的诗集,名为《泥板试印初编》。他把这套泥活字印本书称为“泥斗板”、“澄泥板”或“泥聚珍板”。此后他又用这套泥活字排印了《仙屏书屋初集》、《修业堂集》、《水东翟氏宗谱》等。

1814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来西亚开办印刷所,聘请中国人蔡高、梁发等铸造汉字铅字,并印成《汉英字典》和《新约圣经》① ,这是最早的铅印中文书籍。而中国本土铅印书籍的出现,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了。

① 张秀民:《我国最早的金属活字》,载 1961 年 10 月 14 日《光明日报》。

② 泰安磁版张尔岐《周易说略》徐志定序。<

① 钱存训: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第 170 页,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刘国钧:《中国的印刷》第 53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