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写谈

贵州黎平县尚重镇盖宝小学 罗显金

具备读写能力的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成功的主要特征。中小学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圣地,语文教学必须朝着读写方向努力发展。

一、读 初入校门的小学生差不多都能读些浅显的东西,有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在其子女三四岁时就教着伊呀读起了儿歌、古诗或童话。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能读书的的确不少,但是会读书的就不多了。比如,一般篇幅和内容的文章,要求相应年级段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懂,即能给文章分层、分段,归纳层意、段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及措词等,恐怕能顺利完成的不多。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普遍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工作辛苦,且效益又不尽如意。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己对学生要求太高,把语文课当成知识灌输途径,把讲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讲析课,以教师为主的大量的教材分析占据了整个课堂,而课堂时间又是个常数,教师讲的时间多了,学生读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只是对极少部分优生而言,几教时下来有些学生连通课文的机会都没有。其次,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不闻书声朗朗,只叹习题如海”的现象仍没有改变,错误地认为只有培养实际“应试”操作人才才是真正的出路,这都扼制了素质教育的进行,严重制约学生能力的发展。

鉴于此,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辅导就应从字词句开始,由段进入篇,加强阅读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在读上进行,就是尊重学生为主体的读。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字词句段篇的适当讲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且适可而止。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励自学类似读物并适当辅导,加深所学知识印象。学生沿着正确辅导方法坚持长期进行学习,自然形成良好习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阅历的日渐丰富,手捧一般文章就不会唉声叹气了,对社会信息流通载体也就能深刻地理解,减少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纠纷,避免个人、集体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写 能写,是语文知识掌握的标志。写,不仅是阿拉伯数字和方块字的操练,更要求在借鉴前人作文方法的基础上,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发展个性物长,养成良好习惯。

在熟读课文、理解范文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辅导仿写, 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当今社会有相当部分青年,在别人请求执笔时, 有的高度“谦虚”,摆手谢绝,有的难以辞谢,斗胆接受,却笑话百出,追溯本源,仍在教学上。作文训练时,要求掌握的内容得不到反复进行,就无法向纵横方面发展,真正融入学生血肉成为他本人的财富。因此,教学上要求掌握的作文训练内容,不能只练一、两次即罢,要督促反复训练,直至得心应手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其次,训练的内容要着重实用性、灵活性,注意发展个性特长。限制性的作文训练最好是少进行或不进行,譬如,限提纲式的封闭训练,严重阻碍思维的开发,制约着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加强写的训练时,要注意开发学生思维,讲求实效性,灵活变通,培

养良好的个性行为习惯,以便顺应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写,能激发读;读,能促进写。“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读写结合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先决条件。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极力摒弃繁琐分析,革除灌输方式,提倡大量读写,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