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作品,理解是“入”,鉴赏是“出”
学生要获取知识,主要靠阅读,理解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是“入”于作品之内,是感知读物,而鉴赏高于理解,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是“出”乎作品之外。因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去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达到熏陶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阅读作品是透过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去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因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所选择,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岩》、《青年近卫军》、《这里黎明静悄悄⋯⋯》,这些作品所表达的深遂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境界,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伪、丑、恶,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其次,阅读时要注意人物的美丑对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忠心耿耿,曹操的阴险狡诈;《红楼梦》尤三姐的孤傲不屈,薛宝钗的虚伪世故;
《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秀,克洛德的虚伪凶残。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审美审丑对比,提高鉴赏水平。
第三,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能力和灵魂的语感,使学生能从语言表达的含蓄和直率、平淡与自然、雄奇与沉郁中进而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风格。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寥寥数字,就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万里长江奔涌东进的宏伟景观,一个又一个咤叱风云的历史人物翩然而至,这一刻,阅读者的心情也一定是昂扬激越的,表现了苏轼的豪放艺术风格。又如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寥寥几笔,情在景中,意在言外,把和爱人的离别写得那样凄婉缠绵,表现了柳永婉约的词风。
第四,阅读中注意作品的主观色彩。如同样写红叶,王实甫写《西厢记》时,为有情人不能结合而叹惋,是这样写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可同是红叶,在毛泽东的眼里,则产生了迥乎不同的艺术力量,于是便有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高亢吟咏。通过比较体会文章的个性特色,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