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节国际分工,并使其不断优化

价值规律在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对参加国际贸易的任何类型的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调节

  1. 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起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建立了采用蒸汽发动机和机器技术的大工业的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工业品的价值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手工制造的产品的价值。这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冲破一切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万里长城”,使这些国家的农民与手工业者破产, 被迫从事工业国所需要的农业、矿业生产,仅生产几种原料,食品或矿产品, 形成“单一经济”。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过程的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形式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通过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发展那些高精尖、用料少、污染轻的“资本集约”工业, 而把一般用料多、污染重的工业放到第三世界国家。其重要原因是前者的国际价值量远远高于后者,从两者交换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刺激了新型分工的形成。所以,在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办法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资本主义国家分工体系的过程中,价值规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调节着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在资本主义各国,产业资本家总是面对着世界市场,并且把自己的成本价格不仅同国内市场价格相比较,而且同全世界的市场价格相比较。比较的结果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①当他的成本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时,无疑他会继续生产该种商品;②当他的成本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时,则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成本等于或低于国际价格;③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生产那些高精尖的所谓“资本集约”和“知识集约”型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则从事各种“资源集约”型产品的生产。④利用各自的长处,相互分工协作,从事投资巨大、

技术复杂的项目的研究和开展,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向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推进,取得规模生产、节约时间的经济效果。

二对社会主义国际分工的调节

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重要理论依据。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时,既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其利益,也要从微观经济角度重视其利益,这就是要考虑对外贸易的盈利性。考虑这种盈利性的重要依据就是本国出口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效率大于国际水平的本国劳动在世界市场上被看作是比较集约的劳动,即在单位时间内能创造更大数量的价值的劳动。出口这种产品的数量和比重越大,其国别价值越是小于国际价值,则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就越大。就进口而言,只有在进口商品的国际价值小于该商品的国别价值时,才能取得社会劳动的节约。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参加国际分工时,要充分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