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52 页。

①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 3 卷,第 294 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第 614 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随着地区性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出现了地区性的国际价值。随着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形成了世界性的国际价值。随着战后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资本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公司、跨国企业的大量出现,国际价值直接在生产中取得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二劳动生产率

国际价值量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随之缩短。各国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改变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有: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技术水平、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的状况、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程度、原料和零部件的优劣,以及各种自然条件等。在不同的部门和企业中, 上述每一因素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

如在农业和采矿业,劳动生产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而一般的加工工业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就比较小。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 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便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创造的价值成反比。①

三劳动强度

国际价值量还受各国劳动强度的影响。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 也就是指同一时间内劳动力消耗的程度。单位时间消耗的劳动多,劳动强度就大;反之,则小,所以,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是成正比例的。假若所有国家的劳动强度同时均等地增进了,新的较高的劳动强度,就会成为普遍的社会的劳动标准强度,从而也影响国际上的劳动标准强度,进而影响国际价值量。

四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与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的贸易量有密切关系。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 如果绝大多数国家贸易商品是大致相同的正常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生产出来的,则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生产该商品各个国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2. 假定投入国际市场上的该商品的总量仍旧不变,然而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不能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国别价值平衡,导致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无论同中间生产条件生产的商品相比,还是同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相比,都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而出口的大量商品来调节。

  3. 假定在高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大超过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甚至同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出口量相比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量。那么,国际价值就由在最好条件下生产的那部分商品来调节。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 2 卷,第 1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