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来以前的几千年里,对外贸易就已存在,但始终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只是到了欧洲封建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外贸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在经济上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大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264 页。

量一无所有的劳动力;二是有大量的货币资本;三是有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正具体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首先,从提供劳动力来说,资本主义初期各国都以不同方式,直接从农民手中夺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这种剥夺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 15 世纪前后发生在英国的“圈地”、“清地”运动,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之流离失所,沦为雇佣劳动者。耕地被改建成牧场生产羊毛,出现了“羊吃人”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便是因为羊毛与毛织品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销路旺盛,价格上涨,使生产羊毛比生产粮食可以取得更大的利润。这种把耕地变为牧场的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也就是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劳动力的过程。另外,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与货币交换的发展,加速了手工业等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上升为工业资产阶级, 大部分人则日益破产,沦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也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劳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掠夺、欺诈等卑劣手段,抢劫土著居民,贩卖黑人奴隶,进行垄断贸易,从世界各地牟取大量金银货币,从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仅从 16 世纪到 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从世界各殖民地运回的黄金就达 200

吨,白银 12000 吨,其中大部分转化为货币资本。

第三,对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从 16 世纪到 18 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范围,而且扩大了海外市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供给地。

应该指出,对外贸易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的作用,只是就它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提供过渡条件,加速过渡时间而言。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因为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因素,只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