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大量的“过剩”资本,要求寻找市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聚积的财富甚丰,黄金储备占到资本主义世界的 3/4,在此情形下,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使其跨国公司的规模和垄断力量得到极大的扩大和增强。同时, 由于战后有 20 多年的经济发展黄金阶段,各国致力于经济建设,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打击排挤竞争对手,也不断扩大“过剩” 资本的输出,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通常跨国公司也能找到相对有利的投资场所。据美国商务部估计,战后美国公司投资于国内机器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 17%;若在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平均利润率为 18%;若投资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利润率则可达 29%。

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后,以电子计算机、宇航、原子能以及合成材料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和资本都更加国际化, 水平型的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生产波音 747, 需有 400 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由分布在 65 个国家的 1500 个大企业和

15000 多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生产而成。

事实上,海外生产经营比重不断提高是当代跨国公司的一大特征,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已在全世界拥有 1000 多家装瓶厂生产可口可乐,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跨国公司迅速膨胀。

三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尖锐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战后,各国为扩大自己在市场上的份额,竭力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设置了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或者组成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样的区域性贸易集团。在此情形下,跨国公司为保持原来的市场份额或扩大其垄断力量,就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在原先商品输出受阻的市场上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或分头销售,避开或绕过贸易壁垒,以一个所在国“公民”的身份, 直接插入当地市场。例如,日本的汽车工业。日本对美国连年有巨额贸易顺差,日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不仅设置进口障碍,而且在政治上对日施加压力,包括迫使日元升值,这造成日本汽车对美出口困难很大,于是纷纷到美国设厂生产。 1983 年本田公司 Honda Motor Co. 在俄亥俄州的Marysville 设厂;1984 年日产公司 Nissan 在田纳西州的 Smyrna 设厂;1984

年丰田公司 Toy-ota 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的 Fremont 合资设厂;1987 年马自达 Mazda 在密歇根州的 Flat Rock 设厂。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支持和鼓励跨国公司向外扩张

在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跨国公司创造有利的国外投资气候;为跨国公司的出口和对外投资提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业务;为跨国公司提供税收和财政优惠;国家直接参与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由国家出面建立各种国际性组织,为跨国公司国外业务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国家利用其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实力较强的地位,在第八轮谈判“乌拉圭回合”中提出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有利于跨国公司扩张的新议题。

五各种类型的国家倾向执行开放的政策

二战后 20 多年的时间内,整个西方经济增长率较高,又未发生大的经济危机,这就促使各种类型的国家都倾向执行开放的政策,从而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