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世界性贸易保护主义加强,贸易战加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70 年代初以前,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7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能源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陷于滞胀局面,同时由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力量的变化,美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下降,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地位相对上升,加之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地区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加强,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自由化向非贸易自由化发展,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

80 年代以来,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限制进口及鼓励出口的措施日益增多,它们为了抵销战后以来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影响,特别加强了非关税壁垒方面的措施,各种非关税壁垒越筑越高,受非关税壁垒保护的商品越来越多。70 年代末,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900 多种,现在已达 2500 多种,受保护的商品从传统的钢铁、纺织品和各种农产品,扩展到汽车、电子产品和新兴工业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到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世界贸易中有接近一半受到非关税壁垒的影响。此外,近些年来,欧美国家还特别加强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案件大大增加, 反倾销调查日益频繁。

80 年代美国在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方面尤为突出。目前,美国的进口商品中有 57%受到非关税壁垒和“自愿限制”的约束,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的进口,约有 80%受到所谓“配额”限制的约束。1988 年 8 月,美国具有浓厚保护主义色彩的《综合贸易法案》生效。美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对其所谓“不公平”贸易加强了单方面的报复行动。 1988 年美国综合贸易

法的“超级 301 条款”就是以立法形式加强单方面行动的具体表现。根据该条款,美国可以对那些限制美国商品进口、进行“不公平”或“不合理”贸易的国家实施报复措施。这项条款生效后,曾使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半导体、

林业加工以及卫星设备市场,并威胁了其他一些国家撤除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障碍。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欧美、美日、欧日贸易战日益加剧,贸易摩擦范围更大,层次更高,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化。

80 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好些年份逆差额都在

500 亿美元上下, 1992 年逆差额为 444.6 亿美元,1993 年逆差额高达 593 亿美元,均占美国该年贸易逆差总额的 42%强。由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令美国愤愤不平,贸易摩擦越演越烈。过去他们的贸易摩擦大多围绕农产品和一般工业品,如牛肉、柑桔、钢铁、纺织品等, 80 年代以来已扩展到彩色电视机、汽车、半导体、计算机等,近几年更扩展到高技术领域,如超导研究、通讯设备、巨型计算机等。过去他们的纠纷是围绕某一具体商品,现在是“全方位”、整体型的“复合摩擦”,从流通、投资领域扩展到知识产权、投资方式、工程承包等。最近日美首脑及其贸易代表曾多次就双方贸易问题进行会谈,但都未获成果。

美欧的贸易摩擦由来已久, 80 年代更尖锐化。美国对西欧的贸易从

1983 年起由过去的一贯顺差变成逆差。 1986 年逆差额曾高达 327 亿美元, 这就加剧了他们之间的贸易战。美欧贸易矛盾最主要是在农产品贸易上。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西欧在 70 年代以前,一直进口美国粮食,后

来却成为美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对手。据有关资料反映, 24 个西方

工业化国家资助农业总额超过 2000 亿美元,其中欧洲国家最多。欧共体农业收入将近一半是国家补贴的。世界市场上所有农产品价格都比欧洲便宜,但欧洲向第三世界销售过剩农产品时,它们的要价都低于世界上任何竞争对手。美国虽然对其农产品也实行补贴,但欧共体的高额补贴,低价倾销农产品,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因而美国对此一直持反对态度。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就因为美欧农产品补贴问题迟迟达不成协议,影响整个谈判, 一延再延。除农产品的矛盾外,美欧的贸易摩擦还有飞机、信息技术和通讯领域。在世界民航机市场上,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过去曾囊括世界民航机贸易的 90%,但由于西欧的竞争,其市场日趋缩小, 因而“飞机战”越演越烈。

80 年代末,由于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政治冷战结束,西方发达国家, 在民族利己主义驱使下,经济热战不断升温,争夺市场的斗争更趋白热化。美欧的贸易摩擦由农产品、飞机扩大到汽车制造业、公共采购及钢铁产品等领域。 1993 年 1 月 27 日,美国宣布对来自欧共体在内的 19 个国家的进口钢材征收高达 109%的反倾销税,立即引起有关方面的强烈反应,他们声称要采取报复措施。在汽车领域,不但美日争夺剧烈,欧美争夺也日趋激化。由于日本汽车大举向美欧进攻,夺取他们一部分市场,他们要日本“自动” 限制汽车对其出口。在其他经济领域,特别是高技术经济领域,西方大国也争得难解难分,斗得你死我活。另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崛起,发展中国家经济已开始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国际竞争中也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临全球性竞争加剧,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大国都在从结构到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力图在竞争中压倒对方。

但 80 年代末以来,世界市场的争夺,却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

国在 1989 年重新取得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传统后,由于其经济生产能力出现了长期的结构变化,据经济合作组织估计,美国人工成本比外国加权平均水

平低约 30%,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美国在一些领域,如电子产品已夺回优势,汽车工业竞争优势已形成,制成品出口占工业国这类产品出口比重已从 1986 年的 14%升至 1992 年的 18%,据《世界经济论坛》1994 年 9 月 6 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当前在世界各国中最具竞争力,而原来长期居于首位的日本退居第三。同时,近年来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一些拳头出口产品遇到了对手挑战、电子产品已丧失往日雄风,国际市场率屈居美国之后,汽车业也面临失去优势的危险。一些家电产品正受到来自东亚其他地区产品的竞争,现在日本出口已面临挑战,今后贸易顺差增长率将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