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等价交换的计算

计算不等价交换时,一般把贸易条件作为衡量不等价交换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共有四种计算方法。

一净贸易条件商品贸易条件 N

它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N=P×/PM·100

其中 PX 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 代表进口价格指数。

举例: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 1950 年为基期,即为 100。到 1990 年, 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5%,为 9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 10%,为 110。那么, 这个国家 1990 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5/110·100=86.36

这表明该国从 1950 年到 1990 年的 40 年间,净贸易条件从 1950 年的 100

下降到 1990 年的 86.36。 1990 年与 1950 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 13.64。二收入贸易条件购买力贸易条件 I

它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加入贸易量后所得的结果。其计算公式是: I=PX/PM·QX

其中 QX 代表出口数量指数。

仍以上例说明。在进出口价格指数相同的条件下,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从 1950 年的 100 提高到 1990 年的 120,则该国 1990 年的收入贸易条件为: I=95/110·120=103.63

这说明该国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化了,但由于出口数量的上升,进口能力1990 年比 1950 年增加了 3.63,也就是收入贸易条件好转了。

三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S

这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S=PX/PM·ZX

其中 ZX 代表劳动生产率指数。

同上例,在进出口价格指数相同的条件下,该国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由 1950 年的 100 提高到 1990 年的 130,则该国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为:S=

95/110·130=112. 27

这说明,从 1950 年到 1990 年期间尽管净贸易条件恶化,但此期间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仅弥补了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且使前项因素条件好转。它说明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在贸易条件改善中的主要作用。

四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

这个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D=PX/PM·ZX/Zm·100

Zm 代表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假定上例中进出口价格指数不变,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不变,而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指数从 1950 年的 100 提高到 1990 年的 l05,则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为:

D=95/110·130/105·1OO=106.92

这说明,如果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在同期内高于进口商品劳动生产

率指数,则贸易条件仍会改善。

贸易条件的变化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反映不等价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是唯一的指标。因为,即使贸易条件不变,甚至在贸易条件发生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时,也并不意味着不等价交换的不存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贸易条件比较见表 5-1。表 5-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贸易条件比较

1980—100 1980=100

1960—1991 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净贸易条件

1960

1965

1970

1975

1981

1985

1990

199

发达国家

117

120

122

109

98

101

111

113

发展中国家地区

45

40

38

73

100

96

77

73

1960—1991 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区收入贸易条件

1960

1965

1970

1975

1981

1985

1990

1991

发达国家

28

41

66

80

100

119

168

179

发展中国家地区

21

26

37

64

103

90

113

122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 《国际贸易和发展统计手册 1991》。第 46—4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