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属于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出现的。因此。它的发展经过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以及深化这几个阶段。

(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国际分工开始进入了萌芽阶段。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因此只有极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

在进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后,由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分工也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西欧国家还积极地推行殖民政策,这就使国际分工进入了萌芽阶段。

在这一时期,殖民主义者用暴力的手段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掠夺。他们开发矿山、建立农作物的种植园,为本国生产和提供其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原料。同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 从而出现了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

(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分工进入了形成阶段。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产阶段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完全确立。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使社会分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最终形成了资乍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在社会比大生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工体系,既包括了行业的分工,也包括了区域的分工,这种分工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当分工超出厂国家、民族的范围,便形成了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农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于是,各国的国内分工便发展成为国际分工。因此,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大机器工业的建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分工便最终形成了。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 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在此阶段,由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同时,由于资本的积聚与集中,从而寻致了垄断的加强。垄断的出现,代替了自由竞争,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经济特征。垄断的进一步加强, 造成了大量的资本过剩,从而促进了资本输出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到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殖民地经济的单一

化和畸型化,从而使殖民地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发达的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加深,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日益加深,从而最终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四)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产生了大量的新型工业部门,从而使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1. 国际分工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前,国际分工的形式以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为主,而二次大战后,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形式,成为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2. 国际分工的部门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次大战前,国际分工以部门之间的分工为主。而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部门内部的分工占据了主导地位。

  3. 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二次大战前,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主要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次大战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统国际分工的时代结束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广泛深入地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

  4. 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二次大战前,大多数国家以垂直型方式参加国际分工。而战后随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改用水平型的方式参加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