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湖泊众多,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除综合考虑上一节提及的水体资源构景要素外,必需在寻找与展示特色上着眼。例如: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周长约 400km,横跨苏、浙、沪三省市。太湖风景名胜区,是天然湖泊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涉及苏州、无锡两市的 11 个镇 38 个乡。无论是区位条件、地域环境、岸线变化还是文化积淀, 苏州、无锡湖区均占优势。尤其是无锡段,湖中岛屿排列有序,开阔水面多处被分割,形成了山外有山、湖中有湖,水山相间、错落有致,风景层次丰富、空间构图诸多变化,景色十分幽美的风景区。显示了湖面与岛屿组合的意义。

月牙泉(湖):离敦煌 5km,是疏勒河的主要支流——党河改道后遗留在沙漠上的一处古河弯,位于鸣沙山前山与后山之间的山谷中,古诗中则云: “银沙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早在东汉时,月牙泉就已是敦煌胜景。月牙泉面积很小,全被沙丘环抱。它之所以成为敦煌胜景,除沙漠中的

水潭本身就显得珍奇、引人入胜外,人们百思不解的是:千百年来,风沙曾吞噬过不少泉水,而月牙泉为何能和谐绝妙地与沙共处一处,不为风沙所埋没。这团科学之“谜”,以神秘色彩强烈地吸引着游客。显示了湖泊特殊区位条件的魅力。

嘉兴南湖:位于浙江嘉兴城南面,面积仅 35 公顷,江南运河贯穿其间, 景色秀美。湖心岛上建有烟雨楼,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烟雨楼观景, 都几乎流连忘返。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中途转移来南湖一游船上举行,南湖成了著名革命纪念地。尽管南湖水域不大,水质也欠佳,原有周边优美景色也已被现代建筑替代,但南湖对游客的吸引力, 久盛不衰。显示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湖泊开发中的作用。

上述三例,从不同侧面说明湖泊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诸如地貌、生物、古建筑、文化艺术等资源相比,更趋于综合性、区域性。凡综合性、区域性越强,就越具魅力,越有特色。例如:

千岛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浙西淳安县境内。1959 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大坝合拢蓄水,淳安、遂安两县 39 多万亩良田被淹,形成了水域面积 573km2 的新安江水库。1984 年 12 月,改名为千岛湖。千岛湖, 以山、水、岛、林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水域面积是西湖的 108 倍,

万顷碧波中撒落着大小参差、星罗棋布的 1087 个岛屿,森林覆盖率达 82.5

%。这广阔水域和大面积森林,形成了千岛湖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特有的小气候。郭沫若畅游千岛湖时赋诗赞曰:“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已开发的 19 处自然、人文景观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与西湖、黄山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目前年游客量已超百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淳安县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千岛湖,不是专为旅游开发而建。它的旅游开发,实属对水库特定功能之外的水面综合利用的一种取向。水库的形态特征,库区的生态环境,对开发旅游是最具决定意义的。

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西郊。原由河道演变而来,故湖身狭长曲折, 全长约 4.3km。因湖面清瘦秀丽,取名瘦西湖。湖上的五亭桥,建于公元 1757 年,为一拱形石桥,桥上有五座凉亭,形似莲花,造型典丽。桥下有四翼, 有十五个卷洞相通。这在全国现存古桥中独具风格,成了瘦西湖及扬州名胜的象征。此外,小金山、白塔、月观等名胜,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包容一处的独特园林风格,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瘦西湖的游览面积仅 30 多公顷,实际水面当然更小。其优势在于人造景观与水面的有序组合、和谐统一,构建出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