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峡谷景观

峡谷,是指狭而深的谷地,横剖面常呈“V”字型。两坡陡峭,构成峡谷景观。例如我国长江三峡,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最为集中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 192km, 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所组成。这三段峡谷又分别由大宁河、香溪、庙南三段宽谷所间隔。瞿塘峡居西,长约 8km,雄奇壮丽,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巫峡居中,长约 40km,绮丽幽深,山峻水秀。西陵峡最长,约

75km,以滩多流急闻名。如此壮美的三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早在距今二亿年前的三叠纪,那时我国的地形是东部高、西部低,现今长江流域的西部地区是一个水域非常辽阔的大海,它与古地中海相通。到三叠纪末,发生了强烈的印支运动,地壳上升,海水最终退出了三峡地区。但在西部遗留下巴蜀湖、西昌湖、滇池等九个大水域,它们被一个水系串连起来,这就是西部古“长江”的雏形。东部当阳湖、鄂湘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亦有水系相连,这是东部古“长江”的雏形。距今大约七千万年前,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隆起,厚层的岩石被挤压弯曲,形成了七曜、巫山、黄陵等背斜,并间隔着二个向斜。背斜隆起以后,东西两坡上顺着坡面发育的河流,各自形成相反的流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长江水系。到距今三四千万年的喜马拉雅运动时,长江流域地区普遍间歇上升,其中上游上升最为剧烈, 中下游上升稍缓,甚或继续沉降,于是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为大江东去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背斜两侧的河流,在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过程中相互靠近,最终被切穿背斜而使江水贯通一气。当大江东去的流势一经形成,江水以每秒数万立方米流量和每小时几公里、十几公里的流速冲刷着河床和河流两岸时,就向下方和两侧侵蚀,使河床逐渐加深,再加上流水等自然营力的作用,形成了如今驰名中外的长江三峡。至于峡谷与宽谷的相间排列,则是因背斜向斜出露的岩层不同,它们的抗蚀能力各异的结果。

位于美国犹他州东南部的格林河和科罗拉多河汇流处,经过 200 万年来

两河的冲刷和侵蚀,使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峡谷之一,在碧落岛 6

000 英尺(约 1830m)的最高点,可以俯瞰 2 000 英尺(约 610m)下的河谷。

1964 年该地区被正式建为峡谷地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