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992 年,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提出了旅游资源普查分 类结构。旅游资源由“类”和“基本类型”组成。全部基本类型共有 74

种,归为 6 类:

  1. 地文景观类

  2. 水域风光类

  3. 生物景观类

  4. 古迹与建筑类

  5. 消闲求知健身类

  6. 购物类

上述各种分类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把旅游资源从固定不变的形象转变为生动活泼、可以变化可以改造的事物形象,增加了旅游资源给人的活力感。把旅游资源与旅游者心理活动、与开发者和经营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此外,还有其他许多种类的划分方法,如1979 年美国的布赖弗(B.Driver)等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原始地区、近原始

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5 大类。

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分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分类方法。本书有关章节的安排,基本上采用了该分类系统,并划分了 11 个类。(详见附表)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七)1992 年,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提出了旅游资源普查分 类结构。旅游资源由“类”和“基本类型”组成。全部基本类型共有 74 - 图1

(七)1992 年,由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提出了旅游资源普查分 类结构。旅游资源由“类”和“基本类型”组成。全部基本类型共有 74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