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阁
楼阁是两层以上的屋宇建筑。由于体量、高度远远超过周围一般低平建筑,压住周围环境,成为主景。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指重屋,阁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宋以后楼与阁已无严格区别。按功能分,有观景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箭楼、城楼、敌楼、戏楼、茶楼、酒楼、过街楼等。其中以建筑艺术高超和观景的楼阁旅游价值高。较为著名的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长江三大名楼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以及蓬莱观海的蓬莱阁、青岛栈桥迥澜阁等,在楼阁建筑中,具有代表性。
观音阁,始建于天宝十一年(752 年),重建于辽代统和二年(984 年), 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阁。阁高三层,但外观为二层,中间为暗层。通高 23m, 内置 16m 高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阁内开以空井以容纳像身,直通三层。在结构上使用内外两槽的构架和明袱、草袱两套屋架。上下各层的柱子不直接贯通,采用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拱上的“叉柱造”。梁柱接榫部位因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共用半拱 24 种,因而坚固、抗震能力强。
黄鹤楼是天下名楼,位于武汉蛇山黄鹤矶头,因建筑历史久远和传说故事而闻名遐迩。各朝形制不同,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 但都具有“耸楼巍峨”、“重檐翼舒”、“高槛危檐”和“势欲飞动”的风格。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 年),毁于清末。1954 年修建长江大桥时该原址又被南侧桥头堡所占。目前黄鹤楼址已南移 1km, 1985 年建成。为了保持江、山、楼三位一体的意境,将原楼高 30m 增高到
51.4m,由三层变五层。在造型上保持原有的塔式阁楼风格,屋顶中部有大攒尖顶,四周有四个小攒尖,形成五顶并立,浑然一体的风格。各层飞檐出挑深远,起翘陡峻,翼角个个昂然向上,有欲飞之感。为体现“黄鹤”立意, 突出建筑形象,屋顶遍用黄色琉璃瓦覆盖。远观此楼,更体现主题,“四望如一,层层飞檐”,“下隆上锐,其状如笋”,有“似曾相识鹤归来”之感。主楼内厅有一高 9m、宽 6m 的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画面上有黄鹤楼居中矗立,上有黄鹤飞舞,下有郁郁山林和滚滚江涛,水天之间有白云缭绕,楼前人们或登临远眺,或载歌载舞,表现黄鹤归来的欢乐场面,进一步说明楼的建设主题。
蓬莱阁在蓬莱市北,渤海之滨的丹崖山巅。始建于北宋,明代扩建,清代重修,高 15m,双层歇山式。登临此阁,可北望虚无缥缈的长山列岛,东观碧波万里的海疆。这里也是观看海市蜃楼的最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