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食和菜系的形成

  1. 烹饪是历史文化发展产物

我国在 3000 年前就将席宴作为奴隶主享受和接待来往使节内容。传说殷商的伊尹和春秋时的易牙是古代名厨。孔子讲:“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孟子讲:“舍鱼而取熊掌也”。说明孔子和孟子是历史上有名的美食家。南北朝时,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对黄河流域的北方烹饪技术有过系统总结。唐代韦巨源所著《食谱》一书,记载 141 种食物的烹制方法。经宋、元、明、清历朝各民族大交流,烹饪技术大发展,清代一筵的“汉满全席”, 集我国名菜之大成,有 134 道热菜,48 个冷荤,还有各色点心水果,需几天才能吃完。

菜系是从农家菜、家常菜、官府菜、寺院菜、宫庭菜等私家菜,经过概括、提炼、加工而成。在这当中名厨对开发新菜系起着重要作用。如北京的谭家菜,则是以鲁味为主,综合南北风味,经谭家主妇和名厨发展而成的新菜系,现为“北京饭店”经营。

  1. 烹饪是地理环境作用下的产物

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物产影响饮食用料和人们的习惯口味、嗜好。例如海滨地带居民饮食以海鲜菜著称;江湖以河鲜菜闻名;山区则以野味和山珍上宴席;干旱区,牛羊肉少膻味,瓜果菜质量最佳。

气候的冷热干湿也影响人的饮食习惯。川、黔、湘凉湿,当地居民饮食喜辣,各种菜肴以辣著称。岭南地区居民春季清热,冬季要补寒,再加雨水多,土壤和水中含钙、镁、钠的量少,因而饮食中增加药料,以解春热、冬寒和增加体内钙的含量,药膳已进入平常百姓家。而北方,四季分明,冬天室内暖和,水土中含钙量大,满足人体健康的需求,药膳不如南方流行。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南方,温度高,人体蒸腾

少,产糖,因而居民以甜入食;北方,温度低,人体蒸发大,需要不断补充盐分,因而菜肴较咸;至于山西,因处于黄土高原区,降水少,人体含钙过多,饮水多为雨水集蓄,缺少地质过滤过程,多杂质。故食用醋,可消除体内钙的沉淀,除毒杀菌,克服各种胃肠病和结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