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彭明

人物传记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司马迁著《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大部分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虽然不能代替全面的历史研究。却能使历史研究大为丰富、深入而具体。

近年以来,国内外史学界都很重视人物传记的研究。在国外,一些史学家和学术界人士不仅重视当代世界名人传记的编写,而且也致力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研究。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民国名人传记辞典》四巨册,收入我国辛亥革命以后各方面有名人物的传记共五百九十五篇,约一百四十万字。我们且不论其观点和倾向性,也不论其科学性和史料价值,单从它所涉及的人物之多,就可以窥其对传记研究的广泛和重视了。

在国内,传记研究也很兴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撰写《人物志》,计划编写约一千人的传记,现在已写成的约二百人,第一集已经出版,第二集也即将出版。1979 年 12 月,在广州召开的由一些大专院校教师组织的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提出了人物传记稿五十多篇,包括即将完成和计划完成的,当达到一百多篇,已经完成的稿件将分期分批出版。此外,各出版社近年以来还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传记的专著,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传》,便是反映较好的一种。

中国现代史人物传记的编写,也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近年以来,出现的有关人物传记的小说、戏剧、电影,为数不少。著名作家秦牧同志在纪念朱德同志逝世周年的文章里,热情洋溢地写到:“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些卓越的革命人物,他们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经历,各个以波澜壮阔的现代历史为经,而以他们个人和群众一起进行革命斗争的事迹为纬,织成了一幅幅灿烂夺目的锦缎似的长卷。(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多么需要传记文学!)”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和史学本是一家。司马迁既是史学家,又是文学家; 他的作品既属史学,又属文学。我们相信中国现代传记史学和传记文学一定可以相互推动而兴盛发展。

但是,在各种传记的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在大、中学校的历史教学中,也遇到了如何运用传记资料的问题。因此,仅就这类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粗浅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