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概念与含义

在我国有关先秦时代的几部主要史书中,都有中国之称。这些中国称谓所反映的时代,有的是尧舜,有的是商,有的是西周,有的是春秋,有的是战国。秦汉以来的各个时期和主要史书,中国这个词用的就更普遍了。

中国的含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在先秦时代,中国是指处于当时我国众多国家的中部地区的国家。例如,商王国因 365 居于众国之中部而称中国。周时,居于中原地带的华夏族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面对四周的其他族建立的国家和居住区,则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当时,中国

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它包括了若干个在中原地带建立的国家;它的领域也不是我国当时的领域,而只是这一领域的一部分。所以,与国家、中国等概念同时存在和使用的还有“天下”、“四海”之称。例如,“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周易·系词》),“帝尧⋯⋯光宅天下”(《尚书·尧典》),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大禹谟》),“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孟子·梁惠王》), “武王⋯⋯壹戎衣而有天下”(《礼记·中庸》)。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又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家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可见,天下与国家、中国的概念和含义是不同的。当时,天下这个概念的含义,也不象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样广泛,大体上指的是我国当时的领域。今天我们讲到中国,往往以“五湖四海”来形容和代表它。“四海”之称在先秦时代已普遍使用了。当时“四海”的含义与“天下”的含义基本相同,所以孟子在谈到“失天下”和“不保四海”时,具有同样的意义。“四海”和“天下”的范围,虽不能说就是我国今日的范围,但却包括了当时的“九州”之域(参见《尚书·禹贡》、《礼记·地官司徒》)和“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参见《礼记·王制》)。在“四海”、“天下”范围内,分布着我国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五大民族集团建立的众多的国家和部落组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商书》、《周书》,都有“万邦”或“万国”之称,周时“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礼记·王制》)。以上清楚地表明,先秦时代的国家、中国与“天下”、“四海”的概念是有明确区分的。当时的中国,只是我国领域内众多国家的一部分国家,只是我国当时五大民族集团中的华夏民族集团在我国中原地区建立的国家。

秦汉以后,随着我国中原地区中央集权制的发展,随着汉族族称的出现, 中国便愈来愈成了汉族建立的中原皇朝的专有名词,它的含义也逐渐与先秦时代的“天下”、“四海”等同起来了。我国当时的史学家和政治家,谈到中国的时候,总是指汉族建立的中原皇朝的辖区。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他们只承认秦汉国家政权的辖区为中国,而把我国匈奴等建立的国家排斥在中国之外;只承认隋唐国家政权的辖区为中国,而把我国吐蕃、南诏等国视为异域;只承认宋的辖区为中国,而把我国契丹、女真、羌等族建立的国家列为外国;只承认明皇朝的辖区为中国,而把我国蒙古族排斥在中国之外。按照这种观点,元、清怎么办呢?那就是“异族”的统治,“中国灭亡了”。这种观点虽然有它产生的某种历史条件和原因,但却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因此,它不能完全反映和说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特征。只是随着清朝的建立,特别随着我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国的含义才不仅包括我国整个领域,也包括我国所有的民族。

中国这个概念,也和其他社会概念一样,有它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它的完整的含义是我们今日所理解的中国。它的领域为包括台湾省在内的960 万平方公里,它的居民是居住和生活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民族。中国的概念和含义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和含义也就随之明确了。凡居住和生活在中国领域的民族,包括现有的和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

明确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完整的含义,对研究中国史,特别是中国民族

关系史,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能再象古代史学家那 367 样把中国的范围局限于华夏族的某些国家、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和汉族建立的国家了,也不能象他们那样只站在华夏族或汉族的立场上了。如果这样,我们就不但没有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完整的含义,也必然滑入传统的大汉族主义的泥坑,也就不可能正确地反映我国历史的发展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只有从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完整的含义出发,从我国今日的领域和多民族出发,才能正确地研究和反映我国的历史和民族关系史。这样做,是否是以今代古,非历史主义呢?不是的,而且恰恰相反。只有从完整的中国含义出发,从我国多民族出发,才能正确地反映我国史实。例如,在先秦时代,如果还按当时的中国观念,那末只有商王国是中国,华夏族的其他国家如周就不是中国了;只有华夏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夷狄戎蛮就不是中国了。这能正确地反映史实吗?当然不能,就连当时存在的“天下”、“四海”的含义也反映不出来。再如,秦汉以来,如果按照当时的或汉族的中国观念,势必把我国匈奴、南越、北魏、吐蕃、辽、金等等排斥于中国之外,把这些国家的民族说成是非中国人。这能正确他说明历史吗?当然不能。匈奴、南越、北魏、吐蕃、辽、金对两汉、南朝、唐、宋来说,是外国,而对中国来说则同样是中国的一部分;前些国家的民族对后些国家的民族来说,是外国人,而对中国来说则同样是中国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按照旧的传统的大汉族主义的中国观念, 元清时期中国就不存在了;按照完整的中国观念,中国不是不存在了,只是我国内部统治民族发生了变化。我国蒙古族和满族成为统治民族,与汉族成为统治民族没有什么两样。由此可见,只有从完整的中国观念出发,从我国多民族的事实出发,才最符合我国的历史发展,才能正确研究和反映我国历史的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