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写和讲解人物传记要寓论于史,力求形象化。

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是具体的。我们的人物传记和课堂教学,也应该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司马迁著《史记》,不是给人物写履历表,而是塑造形象。他掌握了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材料,抓住几个典型,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因而使人们久久不能忘记而千古流传。从这些形象的记载中,使人们也清楚地看出了作者的观点:有褒有贬。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寓论于史。

写人物自身的活动应该形象、具体、写背景材料也应该形象、具体。苏联早期曾出版过一部巨著:《苏联国内战争史》,是由高尔基、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基洛夫、日丹诺夫、斯大林担任总编辑的。这部书既掌握的原始材料齐全,叙述、分析得又具体、生动。例如,它是怎样写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国内形势的呢?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一九一七年深秋时节,战壕里潮湿而泥泞。前线上的几百万兵士咒骂临时政府而愁郁地想道:难道还要在战壕里过第四个冬吗?在乡村里,夜间常有焚烧房屋的火焰,照得满天通红。警钟雷鸣不已。劳动农民既丧失了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里获得土地的希望,乃焚烧贵族庄院,夺取土地,瓜分农具。在城市中,工人罢工风潮相继而起,好像怒潮中的波涛,继长增高。列宁所预言,所期待,所准备的新革命日益接近了。”(《苏联国内战争史》第二卷,第一章。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 1944 年版。)

你看!短短不到两百字,把战士、农民、工人等社会各阶层的动态,都刻画出来了,简洁明了,具体生动。一般说来,写人物传记,对于尽人皆知的教科书上的背景材料不宜枯燥的罗列过多,而应画龙点睛,学习上述的那种写法。

(原载《历史教学》1980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