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 帝国的分裂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暂时稳定了帝国的统治,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奴隶制必然灭亡的命运。

公元 337 年君士坦丁死后,他的 3 个儿子和 2 个侄子分治帝国,在这些

恺撒和奥古斯都中最长的君士坦丁 20 岁,最小的只有 14 岁。为争夺皇位,

他们展开了骨肉相残的屠杀,血腥内战持续了 16 年,最后在 353 年以君士坦丁的幼子君士坦西阿二世的胜利而告终结。帝国暂恢复统一。君士坦西阿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将年长的近亲全部处死,年幼者流放监禁。他本人无子,只好对最后一位幸存的堂弟朱里安委以重任,令其驻守高卢。360 年,君士坦西阿阿二世对实力日益壮大的朱里安产生疑忌,打算削夺他的精锐军队,引起朱里安不满,于是指使军队拥立他为奥古斯都。君士坦西阿二世死于西征途中(361 年),朱里安登基继位。他企图在中小阶层的城市居民中寻找反对贵族势力的支持者,发动了恢复多神信仰,压制基督教的斗争。教会给这位伪装的虔诚教徒起了个绰号叫“背教者”。朱里安的动荡统治持续了不到两年,363 年出征波斯时受伤而死,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又得到恢复。

364 年,帝国又有两个奥古斯都,出现东西两部对立局面。长期的内战

使帝国日趋衰弱,内部矛盾重重,已经很难维持统一的巩固政权。随着社会危机的不断加深,帝国东西部的差异更为明显。在帝国西部,奴隶制不发达地区大领地迅速发展,自由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群众运动日趋高涨,帝国统治极不稳固;原来奴隶制较发达地区经济衰落,城市几乎消失,皇帝驻地已不能作为帝国统治的中心,帝国东部的情况比较稳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城市商业依然活跃。戴克里先时帝国已实际定都于东方的尼科美底,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建立君士坦丁堡新都以后,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便移到了

东部。这些变化使得东西两部的分立已经势不可免。分立局面持续 30 年之

后,出现过一次极其短暂的统一。公元 394 年,提奥多西(公元 379—395 年)最后一次把帝国统一起来。但是,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到第二年,即公元 395 年,提奥多西就死了。他死前,把帝国分给了两个幼子。长子阿卡狄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次子贺诺里为西罗马帝国皇帝。两名蛮族长官被任命为幼年皇帝的辅佐,阿卡狄的辅佐是高卢人鲁芬,贺诺里的顾问是汪达尔人斯提里科。帝国皇徽上鹰的标志也开始绘出两个头。罗马帝国经过多年的分合,于公元 395 年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以新都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名义上仍以罗马为都城,实际上皇帝及其宫廷常驻米兰和拉文那。由于内在因素的不同,东、西罗马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