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

贵霜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月氏人入据巴特克里亚之后, 和当地其他民族混处杂居,语言融合了塞人、斯基泰人等族的印欧语成分。文化也有混合色彩,在中国西北民族的根基上,又吸收了亚欧草原民族、中亚各族、希腊、印度和伊朗的文化影响。月氏人逐渐成为眼界开阔、带有较

浓厚国际色彩的民族。贵霜统治者对被征服民族进行奴役剥削,国内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不断发生反抗斗争。

贵霜帝国处在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上,当时几条主要的东西方交往的国际商路都经过贵霜帝国的领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穿过中亚细亚的大草原和沙漠。随着帝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地商业贸易往来的加强,帝国境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处在商道上的中亚民族极善经商,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吉安那人是东西方贸易中最活跃的商人,足迹遍及中亚和西亚的各个地区。游牧民族和农业绿洲的居民之间也进行地方性贸易。游牧民族把肉类、羊毛、皮革拿到城镇市集上卖掉,然后买回他们需要的各种农产品,而绿洲的居民从游牧民族那里也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畜牧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为了统治地域辽阔的大帝国,不仅从武力上征服被统治地区的民族,而且从心理上彻底征服他们,贵霜帝国的统治者对帝国境内各地、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采取了兼容并收、保护鼓励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贵霜帝国诸王所发行的钱币上体现得十分明显,钱币上的神像有希腊神像、印度神像、波斯神像和佛祖释迦牟尼神像。这种政策的实施,便于笼络各部族、各教派人民在促进帝国境内各种宗教混合的同时,也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各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混合。

随着帝国各地商业贸易往来的加强,帝国境内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出现了混合统一的趋势。在中亚细亚各地,除了个别的部落和部族,大都使用彼此十分相近的、属于伊朗语的地方语言。而在这些语言中,以阿拉美亚语最为通行。贵霜帝国时期出现的粟特语便是以阿拉美亚语为基础形成的①。该语言通行于帝国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以后又传到了中亚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当中。近代在中亚和丝绸之路沿线,发现了许多用粟特语写成的佛经和摩尼教的文书。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混合后的语言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