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3 至 5 世纪

公元 3 世纪,罗马帝国发生全面危机。经济急剧衰落,政治全面混乱,

中央政权陷于瘫痪,军事政变层出不穷,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公元 235—

—284 年 50 年间,帝国领土上,先后出现了 30 个皇帝,史称“三十僭主”。为争夺最高政权,军事将领混战不休。罗马帝国风雨飘摇,江河日下。

为挽救崩溃中的奴隶制帝国,3 世纪末,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公元 284

—305 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戴克里先废止元首制,正式确立君主专制统治。他把帝国分为四个部分,由四个人统治,称作“四帝共治制”。四帝中有两个正职,称“奥古斯都”;两个副职,称“恺撒”。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频繁发生的政变斗争。他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涉和限制,暂时缓和了帝国的社会危机。

4 世纪初,君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他废止“四帝共治制”, 把三个儿子任命为恺撒,分别统辖帝国的不同地区,以避免皇权旁落。他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奖励告密,让官吏互相监督,严禁隶农逃亡,还利用基督教麻痹人民。但是,这些办法不仅没能挽救奴隶制的灭亡,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把衰亡中的帝国推向深渊。

公元 4、5 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大规模的起义,与此同时,帝国周围的“蛮族”也相继入侵。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在内外交

困中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在连绵不断的人民大起义和外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灭亡。

中南亚的贵霜帝国,自从著名的国王迦腻色伽去世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作为的统治者。到了公元 3 世纪,在帝国周围的政治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在它们的不断进攻下,盛极一时的贵霜帝国逐渐走向衰落。3 世纪时,萨珊波斯兴起于西方,侵占阿富汗一带;4 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兴起于南方, 控制了西北印度地区;5 世纪时,公元 3 至 5 世纪 - 图1哒人从北方侵入印度河流域,消灭了贵霜残余势力。

3 世纪初,安息帝国也走到了它的尽头。长期对外战争和内部矛盾,不

仅消耗了国力,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公元 226 年,新兴的萨珊波斯帝国取代了安息。

萨珊波斯的兴起,是古波斯人反抗安息统治的直接结果。萨珊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国王掌握国家一切大权。祆教被提高到国教地位,执掌祆教大权的祭司享有特权,和奴隶主集团及军事贵族组成萨珊王朝统治的支柱。

萨珊王朝继安息之后,同罗马展开了两个世纪的斗争,至 5 世纪逐渐缓和。但在东方,与公元 3 至 5 世纪 - 图2哒人的斗争却日趋激烈,到 5 世纪末,萨珊已不是公元 3 至 5 世纪 - 图3哒的对手,向公元 3 至 5 世纪 - 图4哒纳贡求和。

3 世纪 30 年代以后,贵霜帝国衰落,只保持对犍陀罗和旁遮普一部分地

区的统治,印度分裂成许多小国。公元 4 世纪前半期,摩揭陀的一个小国君

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了笈多王朝。旃陀罗笈多二世(公元 380—414 年)在位时,笈多王朝达到极盛,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北印度。帝国的王位是世袭的,但不全由长子继承,国王掌握全权,文武官员之间的职责还没有明确区分。笈多帝国是印度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大帝国。这时期的种姓制度又有了很多变化,由于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在吠舍瓦尔那和首陀罗瓦尔那中形成了阇提(卡斯特)制度。阇提制度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其他古代国家也有,但是在印度表现得最为完备。阇提是一种排它性的社会集团,各有世袭的生业, 固定不变,实行集团内婚,身分也世袭。阇提之间的排他性和隔阂性,有利于剥削阶级的统治。笈多帝国的统治极其短暂,5 世纪中叶,在公元 3 至 5 世纪 - 图5哒人的侵攻下,帝国解体为许多小国。

东方的中国,公元 184 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政权的统治。3

世纪 20 年代,东汉帝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

统一了全国,西晋政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短暂的统一政权,仅维持了 36

年,而其中安定时期不过十余年,延续 16 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加速了西

晋王朝的崩溃。公元 316 年,匈奴贵族刘曜攻灭西晋,由此开始了长达 200 多年的分裂局面。

魏晋南北朝是士族门阀制形成、发展和趋向衰落的时期。士族门阀的发展由于南北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也是不均衡的。士族门阀制形成于魏晋,东晋发展到鼎盛,南朝时期逐渐走向衰落。北方士族由于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制约,发展比南方士族慢,其衰落时间也相应推迟一些。由于士族形成统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及与之相适应的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使得阶级层次增加,阶级关系复杂化。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

创设于曹魏而贯穿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的形成关系甚大。司马氏当权后,中正与大族进一步结合起来,成为门阀制度形成的有力工具。门阀制度确立之后,中正的作用就逐渐降低,成为例行公事。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是北方民族融合史上的一件大事。前期的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吏治有所澄清,北方的社会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孝文帝亲政后的九年,是北魏一代改革最频繁, 而又最富有成效的历史阶段。改革的中心是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最后看看中国的东邻日本。公元 1 至 2 世纪,日本岛上存在着 100 多个小国。这些小国实际上只是一些独立的部落。强大的部落还通使中国,力求输入中国文化,并希望借助中国的保护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到 3 世纪,九州

北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邪马台国,已初具奴隶制国家的雏形。

3 世纪中叶以后,在本州岛中部兴起的大和国逐渐强盛起来。4 世纪时, 大和征服了九州和本州的大部分地区,并将势力扩张到朝鲜半岛,5 世纪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家的首脑大王,是世袭的专制君主,但没有天皇那样的绝对权力,实际上是氏族贵族联合政权的共主。大量部民的存在是日本奴隶社会的一个特点。部民的来源主要是被征服的氏族、归化人(中国和朝鲜的移民) 和犯法的平民。部民实际上是一种特有的“日本式”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