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功臣,进文吏

东汉初年,刘秀认为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封建典章制度,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而他们又往往居功自傲,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刘秀让功臣享受优厚待遇,封其中功劳最大的 100 多人为列侯,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当时能够参议国家大事的功臣仅高密侯邓禹、固始侯邓通、胶东侯贾复3 人而已,其余大多数列侯成为闲员,“以列侯奉朝请”①,不参与政治。列

侯的食封数量,最大的 4 县,小的仅有数百户,比西汉少得多。光武帝末年, 因匈奴饥疾,臧宫、马武上书愿击匈奴,以解除边患。刘秀回答说:“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还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顼”,明确表示出对功臣的严密防范。从此以后,诸将不敢复言兵事。

①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刘秀很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他认为这些人既熟悉封建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与时沉浮。所以就多方访求,重礼征聘。平帝时的高密令卓茂不仕王莽,刘秀征为太傅,又征名儒伏湛为尚书。刘秀把他这种做法叫作“退功臣而进文吏”,以此实现“总揽权纲”的目的①。

鉴于王莽代汉,刘秀不让外戚干预政事,不给他们尊贵地位。马援功勋虽大,因为身为外戚,甚至不得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阴皇后的兄弟阴识、阴兴虽有功劳才德,也不曾委以机密要职。对宗室诸王也严加控制。公元 48 年,刘秀重申西汉时代的阿附藩王法,严禁王子、诸王交通宾客,结为朋党。公元 52 年,刘秀借故搜捕王侯宾客,牵连而死者数千人。所以,当时宗室诸王和外家亲属都比较遵守法纪,无结党营私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