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之初 领袖篇 周恩来
一悲欢童年淮安之子
淮安古城,坐落在一马平川的苏北平原上,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和东流入海的淮河在此交汇。这里自古就是南北孔道,江浙要冲。早在五千多年前, 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古莲岗文化。东晋永和年间,这里开始营建城池, 设府建镇。唐代的文通塔,宋时的镇淮楼,至今还屹立在淮安城内。风光绮丽,人杰地灵,周恩来就诞生在淮安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1898 年 3 月 5 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在太阳刚刚破晓之际, 一个男婴诞生在江苏省淮安县城驸马巷的一所宅院里。按照中国人的习惯, 这一个农历年出生的婴儿是属“狗”的。在这个婴儿降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就病逝了,临终前,这位在宦海里沉浮了三十多年的老人,听说家里添了一个外孙子,显得格外高兴,他颤巍巍地问了孩子的生辰八字,沉思良久, 然后带着满意的神情说:“好,这孩子有出息!”说完慢慢地阖上了眼睛, 这是他留给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孩子的父母,给孩子起名叫“大鸾”。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鸾”是与凤凰齐名的一种神鸟,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父母对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希望。大鸾五岁进家塾读书时,取学名周恩来,字翔宇。他没有辜负家人的希望和淮安土地的养育之恩,以辉煌的一生给家乡,给祖国,给全世界带来了幸福之光,成为一位永垂青史的伟大人物。
周恩来诞生之际,他的家庭和家族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给他的童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从祖父一辈起,他的这一支家族迁居淮安。祖父周殿魁(字攀龙)在淮安县里做师爷(清朝官府的幕僚、秘书),经过惨淡经营,终于升为淮安知县。周恩来的外祖父万青选在淮阴做了三十年的知县。因此,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和母亲万冬儿的婚姻可谓“门当户对”, 周恩来也可谓是这一官宦世家的宠儿。然而,好景不长,周恩来出生不久, 他的外祖父和祖父相继过世。这个没有田产和积蓄,只靠官府俸禄为生的家族开始走上衰落之途。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在才学和能力上,显然不如他的父亲。他学过做师爷,然而没有学成,从性格上他比较内向,老实忠厚,不苟言笑,与世无争。周殿魁去世后,周贻能和他的兄弟不得不奔走他乡,谋个小职员做,挣得甚微的薪俸寄回家中以养家度日。目睹世态的炎凉,生活的艰辛,周恩来自幼就对他的父亲十分理解和敬重,四十多年后,当周贻能去世时,周恩来因事未能赶到,以至“悲痛之极, 抱恨终天”①。就连毛泽东也打来电报:“尊翁逝世,政治局同人均深致哀悼, 尚望节哀。”②与周贻能的性格相反,周恩来的母亲万冬儿则是一个性格开朗、精明果断的人,她办事有主见,有魄力,整个周家的家务就是由她主持的。她的性格,对周恩来的成长产生过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