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准备,把握时机
- 月 24 日上午,周恩来参加了上海区委各区书记联席会议,详细地了解各区工人纠察队的力量配备,研究敌方军警的据点和力量分布,并在会上指出:“军事工作,继续进行,组织要特别严密。”下午,他同各区的军事专员分批开会商议。当晚,在特委会议上作军事工作的报告。他分析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况,说明起义的依靠力量有三支,即工人纠察队、自卫团和特别队。他还就军事准备工作提出五项具体意见:第一,建立领导机构;第二, 加强队伍训练;第三,加强敌军工作;第四,做好武装准备;第五,做好情报工作。
到 1927 年 2 月底,上海总工会会员已发展到近二十九万人,工人纠察队队员已有五千余人,但其中有武装的仅一百五十人。周恩来把工人纠察队按地区划分,组成若干大队、中队和小队,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由特别军委统一指挥,分区行动。他还从工人中选调当过兵、有过实际作战经验的党员做教员,在闸北宝兴路一座石库门房子中举办了两个星期的军事训练班,由各区委和大厂工人纠察队负责人参加,训练武装起义的骨干。讲课内容有,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经验,城市起义的战略和战术,以及学习射击、修理枪械和制造手榴弹等。训练班结束后,这些同志又用同样的办法,去训练各区和大厂的广大工人纠察队队员。周恩来还从到达浙江的北伐军中调来共产党员、
黄埔一期毕业生侯镜如,让他分管起义前上海工人纠察队的训练工作,以后还担任部分军事指挥工作。侯镜如回亿说:“我秘密地到各训练地点训练各区纠察队的干部们,给他们讲授枪械构造和使用方法,《暴动须知》和巷战战术,并进行战术运动、射击刺杀等军事训练。”①经过紧张的训练,有一千八百名纠察队员可以使用武器了。在武器准备方面,购买了二百五十支手枪, 并从租界内秘密地偷运出来。据参加过这次起义的李强回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共产党员和工人群众当时积极筹集武器,购买原料来制造炸药,并在僻静的墓地里进行爆炸试验。”
当时,上海商界发起组织保卫团,周恩来问商务印书馆的工人:“我们是不是要参加?”有的工人说:“我们参加保卫团?难道去保卫资本家?” 周恩来爽朗地笑了,亲切地问大家:“我们现在缺什么?”工人说:“缺长枪。”周恩来说:“保卫团有枪,又有制服。我们打进去,是为了把枪掌握在我们手中。”在周恩来的启发下,各区工人纠察队有一百多人打进了保卫团,仅商务印书馆就有二十多个工人参加保卫团,占保卫团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参加保卫团的工人们,掌握了一批武器,白天作为保卫团员刻苦训练, 晚上他们把枪拿回家去训练工人纠察队员,大大加快了军事训练的准备工作。后来起义爆发时,这些参加保卫团的工人们把枪带出来,成为攻打敌人据点的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武装队伍。
- 月中旬,北伐军沿沪杭线向上海推进。整个局势越来越紧迫。19 日上午,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召开紧急会议,周恩来在报告中分析了形势,指出: 驻守上海的敌军只剩下三千人,警察两千人,他们军心涣散,已无斗志,而上海市民的革命热情已达高潮,工人纠察队已受到初步训练。另据北伐前线的消息,“松江大战,宜兴确下”。根据这些情况,他果断地提出必须采取行动。他说:“我意今天都准备好,如果十二点以前,有毕军溃退消息,即一面下令罢工,一面今晚动作。”①下午,罗亦农在上海区委各区委、各产业总工会联席会议上下达预备动员令,并颁布《行动大纲》,规定:“此次上海革命民众的广大动作,中心思想是民众与武力合作,中心目的是建立上海革命民众的政权——民选市政府。”当晚,起义领导机构作出“假定后天(21 日)一致动作”的决定,并通过了由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人制订的起义计划,包括行动时间、作战地区的划分、战斗步骤、纪律等等。起义地点分为闸北、南市、虹口、浦东、吴淤、沪东、沪西七个地区。闸北是起义的重点区,该区的北火车站、第五区警察署、商务印书馆等均是进攻的重点, 各区工人纠察队在解决战斗后,均应驰援闸北。
第二天,上海罢工工人已达二十八万人。同日,北伐军攻克松江,前锋在傍晚推进到上海南郊的龙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条件终于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