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尚志·人格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期间的一个重要收获,是道德修养的日臻完善。在这方面,南开学校的良好校风对他很有影响。南开学校重视学生的“修身”教育,每周星期三下午有一次“修身”课,全校同学一齐高唱“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然后由张伯苓或其他教员讲国内外大事和做人处事之道,有时还请校外的名流学者来校演讲。学校要求学生仪表必须整洁,举止必须有礼貌,放荡的生活是不允许的。违反校规者,要受到严厉的惩处。这种“修身”教育和严格的纪律,使南开学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风,它对于学生思想性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周恩来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在南开学校期间,自幼飘泊、远离故乡亲人的周恩来,经常承受着浓烈痛苦的怀乡思亲之情。“津辽七载,所系梦寐者,亦仅思瞻我乡土、乐我兄弟、省我伯叔而已。乃境遇困人,卒难遂愿。”

①与这种感情相伴而生的,是周恩来对集体和老师、同学的格外依赖。他认为,

人立足在世界上,不能像禽兽草木那样只为自己生活,必须依赖于公众的扶持,“而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②所以,他对学校和班上的各种公益活动,总是热心尽力去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课外事务则如猥集,东西南北,殆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人视之以为愚,弟当之尚觉倍有乐趣存于中。”③毕业时,同学们为他写了如下一段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④

① 周恩来作文:《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手稿。

① 周恩来作文:《子舆氏不言利,司密氏好言利,二说孰是?能折衷言之欤?》,手稿。

① 周恩来作文:《避暑记》,手稿。

② 周恩来作文:《论名誉》,手稿。

③ 周恩来作文:《答友询学问有何进境启》,手稿。

④ 南开学校《第十次毕业同学录》,1917 年。

在南开学校期间,周恩来对人生道德修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反省和总结,人生观初步形成。他在《诚能动物论》中论述了诚实是做人的美德,“设众人皆各本其天性,相接以诚,则世界又何至有虚假诈伪现, 而以诚为贵哉”⑤。在《尚志论》中,他论述了一个人必须有高尚的志向,这种志向不应从个人私利出发,而应当从大局出发。他写道:“故凡同一人类, 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划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抱无穷之希望。然后按此希望之路径以前进,则其结果不致与此希望相径庭。希望者尚志是也。”“然则志固尚已,而弊亦随之生焉。彼志在金钱者,其终年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①在《爱国必先合群》和《或多难以固邦国论》中,他分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凌辱的历史,阐述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合群”爱国救国之责, 他写道:“自海禁大开,强邻逼处,鸦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战,法人欺我;布楚之约,俄人噬我;马关之议,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诸国协力以谋我,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岌岌乎不可终日。”“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弱冠请缨,闻鸡起舞,吾甚望国人之勿负是期也。”他认为,中国国民欲称强于世界,则当爱国。“欲爱国则必先合群,无分畛域,勿拘等级,孤寡者怜之,贫病者恤之,优者奖之,劣者教之。虽无治民之主权,何妨尽合群之责任,诚若是也,合人群而成良社会, 聚良社会斯能成强国。神州无恙,吾种常强,是在吾国民之能合群能爱国也。”

②在《论名誉》中,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名誉,把它看作是“人生

第二生命”,但决不能存那种“邀名之心”,而应当用正义来衡量它的轻重。他写道:“若夫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誉之是谋,不遑计及实事,虚声盗世,眩世眩俗,以淆乱风气者,是又名誉之罪人也。”③在《我之人格观》中,周恩来论述了人格对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他写道:“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趋之。处事待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良心安人格立矣。”“茫茫天壤,莽莽大地,所以得生存于世界,而向全盛之境、大同之世以共趋者,岂非恃此一线之人格耶!”①

思想观念上的升华,使得周恩来在待人处事方面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尽管他品学兼优,各项活动中都是积极分子,但他从不骄傲,从来不是锋芒毕露,盛气凌人。无论对同学、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同学解答疑题,辅导功课。尤其到他毕业那年,许多同学都埋头于紧张的功课,无暇他顾,而周恩来一如既往,热心从事公益活动, 身兼社团的八种职务,从未少懈。他还很善于团结同学。从二年级起,他与张鸿诰、常策欧两位同学自愿结合,住进一个宿舍,一起住了两年,彼此很和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提议:我们一块住了两年,交谊很深,但这样下去我们和别人接触太少,应该分开,同其他同学住在一起,这样可以

⑤ 周恩来作文:《诚能动物论》,南开《校风》第 30 期,1916 年 5 月 15 日。

① 周恩来作文:《尚志论》,手稿。

② 周恩来作文:《爱国必先合群》,手稿。

③ 周恩来作文:《论名誉》,手稿。

① 周恩来作文:《我之人格观》,《敬业》学报第 5 期,1916 年 10 月。

团结更多的同学。他的提议得到了这两位同学的赞同。

周恩来尊重师长,与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他有时利用休息日去校长张伯苓家拜访。张伯苓非常喜欢这个年轻有为的学生,总是留他吃饭。张伯苓常对家里人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与张伯苓的友谊持续了很多年,尽管他们之间的政治见解不很一致,但他们的师生情义却是笃实的。后来,新中国成立时,张伯苓专门向他最杰出的学生、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拍去了贺电。1951 年张伯苓病逝时,周恩来亲自登门吊唁,表示他对老校长的一片深情。南开学校的国文教师张修身·尚志·人格 - 图1如、化学教师伉乃如等,都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思想上、学业上和生活上给予周恩来的帮助,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生活十分俭朴。大伯父收入微薄,家里的生活还要靠大伯母做些编织活才能维持。为了减轻大伯父的负担,周恩来在课余和假期中经常为学校刻蜡纸、油印或抄写讲义,以换取一些收入。那时, 周恩来没有什么新衣服,一件蓝布长衫已经洗得发白,每到星期天洗了,都要连夜烘干,第二天又穿着去上学。有时饭费接济不上,他就拿几个铜板, 到校门外买点大饼充饥。星期日回家,就从家里带一小罐酱来下饭。周恩来的大伯母周杨氏心地善良,勤劳朴实,为了周恩来的学业,她自己节衣缩食, 做编织活常常干到深夜,每次周恩来回家,她都要设法改善一下伙食,给正在长身体的恩来补充一些营养。正是在这种艰辛的境遇中,周恩来发愤苦读, 在学业上和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正如《第十次毕业同学录》中所写:“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千万苦干难中多才多艺, 造成斯绩。”这种清贫俭朴的生活,对周恩来以后的生活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