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2 年 10 月,周恩来写了一篇作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这篇作文抛弃了八股的文风,立意新颖,言简意赅,论说精辟,语重心长,并以新思想贯穿其间,全文九百余字。国文老师读到这篇作文后十分高兴,在文后批道:“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第二年 6 月,奉天举办的教育成绩展览会把这篇文章作为甲等作文展出,并
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1915 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以后上海大东书店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两书也收入了这篇作文。
在这篇作文中,周恩来提出:学生读书的目的和任务不应为个人名利, 而应为担负和完成“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中国要图富强,应该从根本上做起,把教育办好。他写道:“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 各种科学,何为力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这篇作文,表现出周恩来的高尚志向和引人注目的才华,它为我们寻觅少年周恩来的思想轨迹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
在奉天求学期间,周恩来以他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和勤勉的好学精神,给学校的老师、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感人的事情流传至今,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有一次,兼教修身课的魏校长在讲到“立命”一节时,问同学们:“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也有的说“为了家父而读书”。当魏校长问到周恩来时,周恩来庄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不由得一怔,他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从未遇到一个十几岁的学生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他又一次问道:“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提高声音又一次大声答道:“好哇,‘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显得有些激动,转对同学们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还有一次,老师以历史上“赵苞弃母全城”的故事为题,要求学生作文。赵苞是东汉末年的辽西郡守,当时北方的鲜卑族侵入辽西,他们掠走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作为人质,要挟赵苞让城投降,但赵苞不为所动,表现了为国家不能顾私情的气节。他忍痛出兵进击,大败鲜卑军,保住了辽西郡城。而他的母亲和妻子却因此而惨遭鲜卑军杀害。同学们在作文中对赵苞的做法评价不一,有人认为,赵苞弃母就是“不孝”,并说“城失犹可得,母死不能复生”。然而,周恩来在文章中,则热情地肯定和赞扬了赵苞反对侵略, 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他认为赵苞弃母不是“不孝”而是“大孝”。一个人只有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才是一个有道德的大孝之人。
周恩来在奉天读书时,非常谦虚朴实,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同学常请他答疑解难,他总是热情待人,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同学。当时,班上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周恩来经常主动帮助他,当他缺课时,便帮助他补习功课。学校里有一个姓吴的老校工,工作很辛苦。周恩来常常起早来到学校,帮助老校工扫地、烧水。有一次这个老校工病倒了,周恩来去看望他,把身上仅有的八个铜元给他,帮他治病。周恩来刚到东北时, 身体比较瘦弱,说话又带有浓重的南方口音,一些大同学骂他是“小蛮子”, 经常欺负他。为了对付这些欺负人的大同学,周恩来和许多受欺负的小同学交了朋友,这样人多势众,被欺负者形成了一个坚强同盟,使得那些大同学再也不敢欺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