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和报道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斗争
在对主义进行探索和选择的同时,周恩来积极参与和报道了留法学生, 特别是勤工俭学生的斗争,致力于把他们中的革命力量团结起来。
那时,在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已形成热潮,在留法勤工俭学生中,不少人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有些人在国内已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到法国后,就自己组织起社团,开展各种活动,维护勤工俭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且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巴黎以南卢瓦雷省的小城镇蒙达尼为中心。1920 年到 1921 年,这里的中国学生有一百四十多人。其中包括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王若飞、张昆弟、萧子章、向警予、蔡畅等。大多是蒙达尼公学和女校的学生。李维汉、李富春等人在这里组织了工学励进会,不久改名工学世界社,在社章中规定“以实行社会革命为宗旨”。另一个中心是法国中部的重工业城市克鲁邹。这里的中国学生都在工厂里做工。其中有赵世炎、李立三、邓小平、刘怕坚、陈公培、鲁易等人,他们成立了劳动学会。赵世炎出国前在上海见过陈独秀,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他同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有着密切的联系。
1921 年 2 月中旬,周恩来刚从英国回到法国时,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斗争正在进入高潮。爆发斗争的原因是:1 月中旬,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同勤工俭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对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停发维持费。这部分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在留法勤工俭学生中占三分之二以上,一停发维持费,就使这些生活本已十分窘困的学生顿时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蔡元培等人向北洋政府发出请款救济之电,遭到拒绝。这时,又传出华法教育会职员大量侵吞国内汇来救济勤工俭学生的捐款的消息,使学生们更加忍无可忍。2 月 28 日,四百多名勤工俭学生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王若飞、蔡畅等领导下,到巴黎中国驻法公使馆前请愿示威,高呼争取“生存权”、“求学权”和“工作权”的口号。他们要求:由政府发给学生津贴来解决入学问题; 里昂中法大学和比利时中比大学应该任便中国学生自由入校。法国当局派出上百名警察,出动马队驱赶请愿学生,并逮捕了学生代表。周恩来从英国回到法国后,立刻对这次事件的前后经过进行详细的了解,写出长达二万五千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报》上分十天连续刊载。他对参加斗争的学生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又对他们的某些要求和做法提出了一些善意的批评。
1921 年 6 月至 8 月,周恩来积极参与并报道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第二次大规模斗争,这次斗争是围绕反对北洋政府专使向法国秘密借款而展开的。6
月初,北洋政府派遣专使朱启钤、财政次长吴鼎昌到巴黎,同法国政府商谈秘密借款和购买军火事宜。由于法国统治集团内部有矛盾,这件事在 16 日的巴黎各大报纸上报道出来。周恩来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和旅法华工中的工学世界社社员袁子贞等,联络旅法华工会、中国留法学生联合会、国际和平促进会、亚东问题研究会、巴黎通信社、旅欧周刊社六个团体,组成反对借款委员会,发表《拒款通告》,揭露借款内幕,谴责军阀丑行,呼吁“同胞一致进行”,“以与抗争”。并将拒款决议案用法文印刷了千余份,分送法国各界,以争取舆论。
-
月 30 日,周恩来、赵世炎、李立三、陈毅、徐特立、刘清扬、袁子贞等三百多人在巴黎哲人厅举行拒款大会。会上宣读了旅法各地华人团体的来函来电,并通过宣言书,号召国内同胞和各国华侨“联名一致以反对非民意之借款”,并请法人“赞助”。当天,周恩来撰写通信《旅法华人拒绝借款之运动》,指出:“是直一分赃之借款也。而担保品之重,又关系全国命脉。呜呼国人,尚在睡梦中耶?”“若是之借款,而欲吾国民之承认,吾国民苟非禁死断无予以‘可’字者。”他把这次斗争与“二二八”斗争相比,认为“两者均为对付官僚,而其性质则大异:一为生活问题,一为国家问题也”。在舆论的压力下,吴鼎昌避居英国,法国政府被迫暂时中止对借款问题的讨论。
-
月 25 日,法国《巴黎时报》透露,中法借款合同草约于当日草签。旅
法华人群情激愤, 25 日和 29 日两次集会,发表通告,坚决反对这一卖国借款。7 月 30 日,周恩来撰写《中法大借款竟实行签字矣》一文,详细报道旅法华人的斗争情况,揭露北洋军阀政府暗中勾结法国政府,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径。
- 月 13 日,周恩来、赵世炎等人领导旅法华人各团体在巴黎哲人厅召开第二次拒款大会,要求驻法公使陈箓当众说明借款真相。陈箓不敢出席,派秘书长王曾思到会。会上,迫使王曾思代表陈篆和使馆全体官员签字声明: 反对中法借款;如此项借款成立或今后再举行类似借款,公使和全体职员立即辞职,以谢国人。这一声明由拒款委员会电告国内各大报馆,并送法国外交部一份。法国政府怕事态扩大,只得宣布暂缓借款。延续两个多月的拒款斗争,至此宣告胜利结束。16 日,周恩来撰写《中法大借款案之近讯》,向国内报道了这一情况。
中、法政府当局对勤工俭学生发动的拒款斗争非常不满,中国驻法公使馆于 8 月 20 日发布布告:停发在二月事件后改由使馆发放的勤工俭学生的生活维持费。9 月 12 日,里昂中法大学也发出通告,拒绝勤工俭学生入学,另从国内招收新生。这两件事,实际上把很多勤工俭学生一步步地逼上绝路, 由此引发了留法勤工俭学生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事件,掀起了勤工俭学生斗争的第三个高潮。
- 月 17 日至 19 日,留法勤工俭学生联合会连日召开会议,讨论对策, 最后接受了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的提议:组织勤工俭学生在国内学生抵达法国之前赶到里昂,占领中法大学。周恩来在讨论中提醒大家,斗争是复杂的, 对方逼我们陷入绝境,斗争要讲究策略,要做两手准备。并建议留下部分骨干负责后方工作和以后的斗争。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他这个提醒和建议是十分重要的。
- 月 21 日清晨,由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陈公培、张昆弟、
颜昌颐、罗学瓒等百余人组成的“先发队”冲进中法大学校门,由于学校早有准备,所有教室、宿舍的门都已上锁,无法进入。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在校内的草地上休息,并推选赵世炎为总代表与校方交涉,但遭到校方拒绝。校方要求里昂市长以“逮捕匪类”的名义派警察前来镇压。第二天,法国政府出动大队武装警察,把这些“先发队”队员包围起来,押送到一座法国兵营里囚禁。留在巴黎的周恩来得知消息后,立即和聂荣臻、王若飞、徐特立等四处奔走,开展营救活动。但由于中、法两国反动政府互相勾结,坚持其驱逐被捕勤工俭学生的立场,使所有的营救活动未能奏效。
- 月 13
日,法国当局派出武装警察二百多人将这批学生(共一百零四人)押送到马赛,强令他们登船回国。只有赵世炎在同志们帮助下逃了出来。“先发队”被强行遣送回国后,周恩来写了长达三万字的长篇通信《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分十八天在《益世报》上连续刊出。他在叙述这场斗争的整个过程后,满怀激情地写道:“途穷了,终须改换方向;势单了, 力薄了,更须联合起来。马克思同恩格斯合声嚷道:‘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啊!’他们如今也觉悟了,‘全体勤工俭学的同志们,赶快团结起来啊!’”为了把蔡和森、李立三等被押送回国后勤工俭学生中留下的骨干分子团结起来,周恩来、赵世炎托人带信约在蒙达尼的李维汉到巴黎一个旅馆会面,共商成立旅欧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的事。他们议定:分头进行筹备工作。这样, 在周恩来等人的倡导下,历时近一年的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斗争终于开始走向它的合理的归宿。何长工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道:“周恩来不仅表现出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而且表现出对于事变的卓越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运动的领导才能,成为大家一致公认的‘很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