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第一枪

8 月 1 日凌晨二时整,一声枪响划破了静寂的夜空。起义开始了!周恩来以“炮兵营”为代号,在于家前巷的一所学校里指挥战斗。他站在南昌市敌我态势图前,坚毅沉着地掌握着战斗的全局。贺龙、刘伯承、朱德、叶挺等不断派人来传递战斗信息。起义部队两万余人向盘踞在南昌城内的各部敌人,发动猛烈进攻。

贺龙、刘伯承指挥二十军第一、二团,向朱培德的第五军总指挥部发起进攻。敌人总指挥部设在藩台衙门,配有一个警备团,是朱培德从云南带来的精锐部队。敌人事先得到叛徒的告密,做了些准备,他们凭借精良的武器和有利的地形,进行抵抗。战斗打得十分艰苦,起义部队的进攻一度受挫。周恩来得知后,十分着急,他知道,南昌周围有好几支敌人的部队正火速向南昌压来,如果不迅速解决敌人的总指挥部,消灭南昌全部敌人,尽快结束战斗,形势会变得十分不利于起义军。他指示贺龙、刘伯承,一定要设法尽快拿下敌第五军总指挥部。贺龙、刘伯承亲临前沿,调整了进攻方向,在火力掩护下,抢占了敌总指挥部附近的鼓楼制高点,使整个敌人总指挥部都暴露在起义军有效射程里,机枪手架起机枪,狠狠地向敌人扫射。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其余全部缴械投降;起义官兵在俘虏中发现了告密的叛徒,立即押往军部,给予了严厉的惩罚。

松柏巷天主堂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担任主攻任务的是叶挺指挥的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敌人把天主堂的大门紧紧关闭,利用坚固的掩蔽物负隅顽抗,他们调集几乎所有的轻重机枪,架在天主堂的钟楼上,封锁了狭窄的松柏巷。为了攻下敌人的阵地,一支由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组成的先锋队,出现在枪林弹雨中,他们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冲入敌军阵地,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敌人终于支持不住,向起义军投降。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一个整夜。到清晨六时,城内的敌军全部肃清,共歼敌三千多人,缴枪五千多支,子弹七十多万发,还有大炮数门。起义终于胜利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染红了这座刚刚属于人民的城市。兴奋的人们从各个地方汇集到起义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的门前,庆祝起义的成功。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来到门前石阶上,高兴地同群众会面。尽管连日来紧张工作,但周恩来依然毫无倦意,英姿勃发。在群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中, 他发表演讲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8 月 1 日上午九时,在原江西省政府西花厅召开了有各界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叶挺在会上报告了起义的经过。然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推选宋庆龄、周恩来、叶挺、恽代英、谭平山、彭湃等二十五人为委员。当天,还发表了《八一革命宣传大纲》和《中国共产党致国民党革命同志书》,提出了毫不妥协地打倒蒋介石新军阀,反对帝国主义,消灭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维护工农利益等政治主张。

随后,在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主持下,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名义,下辖三个军。8 月 2 日,革命委员会任命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贺龙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军军长;叶挺代前敌总指挥兼代第十一军军长;朱德为第九军副

军长。

南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南京和武汉的国民党反动派, 调集大批兵力,向南昌反扑过来,妄图扼杀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起义军于 8 月 3 日撤离南昌,启程南下, 踏上了向广东地区进发的艰难里程。

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亲身参加领导这次起义的周恩来以后这样说过:“八一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 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这在大方向上是对的。”①李立三在回忆中说: “南昌暴动在革命历史上有他的伟大意义。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全国树出新的革命旗帜,使革命有新的中心,南昌暴动是很重要的时期。”②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1933 年 6 月 30 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决定,把南昌起义的日子——8 月 1 日,定为建军纪念日,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缔造者之一。

① 周恩来,《对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六次路线斗争的个人认识》提纲,1972 年 6 月 10 日,手稿。

② 李立三:《党史报告》,《中共党史报告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2 年出版,第 26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