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

由于周恩来积极投入爱国运动和参加“新中学会”活动占用了不少时间, 使得用来复习课程的时间减少了,尽管周恩来在学运结束后从 6 月初开始全

力以赴地补习课程,然而在 7 月 2 日至 3 日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考试中, 还是因日文、日语的成绩不够好而未被录取。此刻,周恩来的心情很懊丧, 他在日记中写道:“昨前两日试验失败,心中难堪异常。”在痛苦中他下定决心,积极准备明年再考,“不考官立学校,此羞终不可洗。”这时正在暑假中,7 月 28 日他离开东京,经朝鲜釜山回国探亲,于 8 月 1 日回到天津。归国期间,他曾去南开母校探望,并去北京看望了正在那里做事的父亲。9 月 4 日,周恩来重新回到东京。

在周恩来回国探亲这段日子里,日本发生了席卷全国的米骚动事件。这个事件是由于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后在国内大量收购军米,引起米价暴涨造成的。米价的暴涨,直接影响到人民生计。为了维持生存,一些贫困潦倒走投无路的农民开始袭击米店抢走粮食。这个风潮迅速波及全国,五十七天内, 全国共有三十三个县,四分之一的人口卷入了这个事件。最后,日本政府出动军队才得以平息事件。这样大规模的社会骚动,使日本社会结构的内部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周恩来重返东京后马上感到了空前紧张的社会气氛,他为日本突然发生的巨大事变感到震惊,当年赴日时对日本抱有的种种美好印象和幻想已经荡然无存。周恩来对由于米骚动事件造成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对俄国十月革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那之前 4 月份参加爱国运动时,他曾看过一篇介绍俄国革命和党派问题的文章,并在日记中做了八百多字的详细摘要,这次他又重读了这些摘要,从中得到了重要的启示,他在日记中写道:“二十年华识真理,于今虽晚尚非迟”。这些被周恩来给予高度评价的摘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 周恩来旅日日记,1918 年 5 月 19 日,手稿。

“政府越压制的利(厉)害,国民想改革的心越发坚固。百折不磨的精神,一直等到去年的春天居然把俄罗斯皇帝的位子推翻了。

“一个叫做社会民主党。这党中分做两派,一派是‘过激派’,他的主义是主张完全的民主,破除资产阶级的制度,实行用武力去解决一切党纲, 他的行为大半与社会革命党很接近,党魁就是现执政的赖宁(按:即列宁)。还有一派是温和派,他的主义是民主如办不到,仍主张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的破除须与有资产的人接近。

“俄国现在的各党派除了保皇党少数人外,大宗旨全不出于‘自由’‘民本’两主义。按现在情形说,君主立宪的希望恐怕已没有再生的机会。过激派的宗旨最合劳农两派人的心理,所以势力一天比一天大。资产阶级制度, 宗教的约束,全都打破了。世界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恐怕要拿俄罗斯作头一个试验场了。”①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使日本思想界空前活跃起来。各种社会学说及其理论著作十分流行。在此期间,周恩来读了约翰·里德写的反映俄国十月革命的报告文学《震动环球的十月》,还读了对当时日本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三部著作: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片山潜的《我的社会主义》和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这些著作从社会进化论和人道主义的角度;进行社会主义的启蒙宣传,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那时,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也很流行,东京的书店里公开出售英文版和日文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这为能直接阅读英文和日文书籍的周恩来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1919 年 1 月,京都帝国大学教授河上肇主编的《社会问题研究》创刊, 周恩来立刻成为这个刊物的忠实读者。在该刊第一册到第三册中连载了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介绍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中写道:“总之,唯物史观和资本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是涉及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原理。此三大原理密不可分,根本贯穿着一条金线, 就是所谓阶级斗争学说。”在第四册上刊载了河上肇翻译的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全文。周恩来孜孜不倦地阅读这些文章,苦苦地思考着其中的道理,并将其与各种主义进行“推求比较”。从这时起,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对周恩来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