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朱德入党

1922 年 11 月,周恩来和张申府在柏林介绍朱德、孙炳文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德时年三十六岁,四川仪陇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跟随蔡愕参加过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护国战争,担任旅长,后来担任过昆明陆军宪兵司令和警察厅长。当时中国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状况,使他陷入了重重痛苦和迷茫之中,他在阅读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弃官出走,与孙炳文结伴,到上海、北京去寻找中国共产党。然而,他们的入党要求在上海却遭到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的拒绝,陈独秀认为,像朱德这样的旧军人加入共产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和申请。”朱德后来回忆说:“那些日子真难过,我感到绝望、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1922 年 9 月初,朱德和孙炳文乘“阿尔及利亚”号轮船来到法国。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在根据朱德谈话写成的《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对朱德与周恩来的首次相见及周恩来介绍朱德入党的情况作了详细生动的描述。

“这两个人在一个中国商人家里住了下来,他们听说有一批中国留学生刚刚组成中国共产党支部。朱德连忙向主人打听。这批学生的主要组织者据说是一个名叫周恩来的人——就是后来和他的战友陈毅、聂荣臻、李立三、李富春和蔡畅(李的妻子)回国创造中国历史的那个人。主人并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这批人,可是有人告诉他们周恩来在柏林的地址,他已到德国去组织另外的支部了。

“他们两个人坐火车于 1922 年 10 月底到达柏林,立即去周恩来的住处。这个人会不会像同胞手足一样接待他们呢?会不会疑虑重重,详细询问他们在军阀时代的经历呢?朱德想起自己的年龄,他已三十六岁,青春像一路鸣叫的鹰,早已一闪而逝,留给他的是衰老和幻灭。

“周恩来的房门打开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身材瘦长、比普通人略高一点的人,两眼闪着光辉,面貌很引人注意,称得上清秀。可是,那是个男子汉的面庞,严肃而聪颖,朱德看他大概是二十五六岁的年龄。

“周恩来举止优雅,待人体贴,在招呼他们坐下,询问有何见教的时候,

甚至还有些腼腆。 “朱德顾不得拉过来的椅子,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

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经历:他怎样逃出云南,怎样会见孙中山,怎样在上海被陈独秀拒绝,怎样为了寻求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而来到欧洲。他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柏林的党组织,他一定会努力学习和工作。只要不回到旧的生活里去——它已经在他的脚底下化为尘埃了,派他做什么工作都行。

“他娓娓而谈,周恩来就站在他面前,习惯地侧着头,一直听到朱德把话说完,才提出问题。”

朱德将自己的身世和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经过说完后,周恩来微笑着说, 他可以帮他们找到住的地方,替他们办理加入党在柏林的支部的手续,并告诉他,在入党申请书寄往中国而尚未批准之前,暂作候补党员。“过了几个月,回信来了,两人都被吸收为正式党员,但朱德的党籍对外界保持秘密。”

朱德曾极其兴奋地回忆说:“我当时真高兴极了。从此,我抛弃了旧我, 开始了最有意义的革命的新生。”

周恩来与朱德的柏林相识,是 20 世纪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重大事件之一,此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他们风风雨雨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肩并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斗,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创造了辉煌的事业。然而无论是周恩来,还是朱德,他们始终都牢记着 1922 年那个金色的晚秋。当 1976 年 1 月周恩来逝世时,年逾九旬的朱德心情异常悲痛,他仁立在周恩来遗体前,行军礼致敬。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周恩来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真正的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