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东关模范学校

周恩来刚到东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学校,所以又随三堂伯转赴铁岭, 进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这一年的秋天,他返回了奉天,进入官立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高等丁班学习。这所学校位于奉天古城大东门外,它是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刚刚开办的比较新式的学校,既教中国的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书,开设了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门课程。

周恩来从偏僻的乡镇来到城市,从念家塾到求学于新式学校,周围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之宏,人才之盛”,使周恩来感到非常的新鲜和高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国文的成绩更为突出。国文老师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 “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周恩来的作文常常被贴在

学校的成绩展览处,供同学们观摩。除了学习学校的课程之外,课余时间, 他还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以及《苏报》都是他经常阅读的报刊。他关心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革,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他自己订了当时出版的《盛京日报》,“关于人生生活、时事政务要项,必标点特记,持久不懈”。有一天,在报上看到殖民主义者贩卖黑奴的消息,他义愤填膺地说:“黑奴总有一天要解放!”

周恩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思想的敏捷,引起了教历史的高戈吾老师的注意。一天,高老师把他叫去,借给他一本邹容写的

《革命军》。周恩来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正苦于借不到,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他聚精会神地读着《革命军》,“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呼天吁地,破嗓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若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这充满激情的呼唤,像一团团烈火燃烧在周恩来的心中,使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如果能得益于一位良师的教诲,那将是终生难忘的。高戈吾老师就是周恩来的这样一位良师。他学识渊博而又富于正义感,常常在课堂上宣传反清革命,慷慨激昂地向同学们讲述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事迹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周恩来和同学们经常被高老师的演讲感动得泪流满面。在高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周恩来还读了《警世钟》、《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扬州十日记》等革命书籍,从中了解到许多关于民族危机的情况和反清革命的道理, 使他的朴素的爱国救民的感情不断得以升华。高老师对周恩来寄予了厚望, 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周恩来说:“历史上革命的先驱,都是学识渊博的。没有丰富的知识和符合时代脚步的学问,是挑不动挽救中华的重担的。你要爱惜每一寸光阴,洞悉社会,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啊!”周恩来把这些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中。多少年后,他对高老师的女儿说:“高老师的帮助,为我走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良师是永远值得尊敬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