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飞飞
茫茫大陆起风云, 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 虫声唧唧不堪闻。
这两首诗是反对张勋复辟的重要作品。 1916 年 6 月,袁世凯死后,张勋为了打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处心积虑地拉拢、勾结各地军阀,在徐州阴谋订立北洋七省军事攻守同盟,妄图拥戴清废帝溥仪上台,复辟封建帝制。对于张勋之流的倒行逆施和举国昏沉的险恶局面,张 如和周恩来师生二人义愤填膺,吟诗唱和,表达出他们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
除了主编半年刊的《敬业》学报之外, 1916 年和 1917 年,周恩来还参加了南开学校校刊《校风》周刊的编辑工作。当时这份校刊由学生主办, 周恩来担任《校风》总经理,负责财务收入、印刷、校对、发行等事宜。他还担任编辑部的纪事类总主任、文苑部部长、译艺栏编辑等。他的工作既繁重又琐碎,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他还要亲自到印刷所去检查印刷质量,保证刊物的按时出版。
周恩来为《校风》周刊撰写了很多评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发表在 1916 年 11 月第四十五期上的《中国现时之危机》和在 1917 年 5
月至 6 月第六十三至六十九期上连载的《本社之责任观》。
《中国现时之危机》一文是根据周恩来在全校演说大会上的演讲稿改写的,在那次演讲中他获得了全校第五名。这篇文章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时弊的透辟见解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周恩来认为,中国现实之危机, 可分作两层观。第一属于事实的,第二属于精神的。就事实的危机而言,文章回顾了辛亥革命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急剧演变,一针见血地指出:“就内
患言,国内无何种事业,当其兴也,如火如荼,及其渐也,无声无息。考其弊,莫不由于取敷衍手段姑息手段以养成之。”他以辛亥议和、二次革命、云南反袁起义等事实为例,说明“新旧不并立,冰炭不同炉”,姑息、妥协只能导致革命的失败,后患无穷。“总上原因,何一非因政治之不良,有以致百事之停滞。政治之不良又何作?敷衍姑息,有以养成之也。使辛亥一役, 不以敷衍结果,直捣黄龙,剪除旧类,彼时政治可以一新,又何致有二次三次革命?教育不振兴,工商不发达,农林不垦殖,以肇今日之危险时代哉!” 就精神上的危机而言,“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 挽救无人。”周恩来对官场上的腐败之风和社会上的颓靡之气表示了极大的义愤,他写道:“在朝者处现今之时势,国务员私利之争无时或息;议员欲得优薪,督军竟思攘利。在野者或自命圣哲,启宗教争端;或自命清流,置国事于不顾;或灰心国政,作种种不道德之举,以为亡国之预备;或聚集金钱,以作富家翁。凡此种种,无非泯国性,丧国魂,使国果亡也。”在文章的最后,周恩来认为,拯救中国危机的希望在青年一代身上。他大声疾呼: “呜呼!危险之期,困难之境,孰有过于今日之中国也耶?然而国诚危矣, 吾党青年,际此时势,知之可,欲奋起而救之则力有未足。恐谦让未遑,故吾今日之言,愿吾最可敬可爱之同学,闻而兴鸡鸣起舞之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而不欲有弱冠请缨之举,于国事无大补也,幸甚幸甚。”
1917 年 5、6 月间,周恩来在即将毕业之际写了一篇长文《本社之责任观》,在《校风》上分六期连载。这篇文章总结了《校风》的办刊经验,提出了办刊的基本责任,并对如何办好《校风》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周恩来认为,作为由学生自己主办的校报,应当担负起学生对于学校的责任,“则学生于学校之责任,舍读书励行健身外,尤有建议之义务”,“未来兴腾之事业,或已发初,或尚未经道出者,本部均应负提倡建议之责。良以一校机关,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之地,而犹不事提倡,则千人集中之力将谁所属?两仪停动,万物尚何茁而生生不已不足言哉!”周恩来认为,今日之学生是未来社会中心之人物,只有在学校期间养成关心学校、热爱集体的优良作风, 才能担负起对未来社会的责任。他严厉批评了在一部分同学中存在的那种“独善其身,自鸣清高”的不良倾向,认为那样做无异于“自斩其生机哉”。周恩来通过对办刊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依靠全校师生办好校刊的观点,他说: “优劣之权,固不在《校风》主事者,而在吾千人师生之掌握矣。不仅师生, 而并在校外阅者,诸君子提倡与否卜之焉”。“未来之兴腾荣耀,固以吾及千人师生阅者诸君子负共同之责。”周恩来对南开学校,对《校风》充满依依不舍之情,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对《校风》新的编者与读者寄予了语重心长的赠言,他写道:“愿董吾《校风》之事者,勿苟安,勿自诿,勇往直前,百屈不挠。勿临渊掘井,勿缘木求鱼。预备于先,持久于后,为《校风》谋与校俱长与日俱存之念。勿囿于目前,致贻事后之悔。勿故息俯就,致弊重而难返。发扬增长非诸公之力莫措,精美丰富非诸公之力莫致。今日辛勤, 图《校风》巩固,他日舰学校精神者,追论中兴人士,固亦非诸君莫属矣。阅者诸君子乎,吾愿各本其责任之心,扶持掖助,使《校风》稿件日益盈, 经费日益充。存相与共始之念,勿存相与偕终之心,则《校风》之增长赖诸君以传之无尽,而诸君之精神亦赖《校风》扬之永久。异日论《校风》维繁之功者,又舍诸君其谁与归哉,其谁与归哉。”
在南开学校期间,主编《敬业》学报和参与编辑《校风》的工作,使周
恩来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一方面实现了他为公众“服役”的生活准则,另一方面使他的编辑水平、写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提高。据不完全统计, 在此期间,周恩来在《敬业》、《校风》上共发表文章二十五篇,其中论说文十二篇,小说、小史、剧本、游记、杂忆、编志、翻译等各种体裁的文章十三篇。此外,还有纪事一百三十七则,笔录三篇,诗歌六首。这对于一个承受着繁重课程和众多社会活动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周恩来以他的勤奋和毅力,实现了他入学之初立下的“光阴不虚度”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