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筹方法》《中国石拱桥》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浅显

山东烟台开发区二中 柳淑青

无论哪一类说明文,必须言之有据,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易懂。

一、准确是第一位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知识表达得科学和严密上。要说明得准确就得按照事物、事理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句,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从名称、数字、范围等方面体现出来。如:《统筹方法》一文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告诉读者“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使读者获得清晰的概念。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运用准确的数字说明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全长 50.8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又如:“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后的石桥”。加重点号的文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再如: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之多,文中说“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是“接近”的意思。又如:“有的石梁一块就有 200 来吨重,究

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中的 200 来吨,“来”,在数量词“200”后面表示大概数。又明确告诉读者“不完全”,意思是知道了一些,但还不全面。这更加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简明、浅显、通俗易懂,也是对说明文语言的要求。如:《统筹方法》一文,“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以泡茶为例说明抽象的事理, 三言两语就把一个复杂的理论应用问题解说清楚了。

文章在说明事物时,语言口语化,如同话家常。例如:“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又如:“是的,这好像是废

话,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两条腿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等,句子浅显易懂,但道理深刻、明了。文章还运用了短句,语意简洁、明白。例如:“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 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读来清楚明白,道理深刻。由此可以看出:典范的说明文决不会语言拖沓、堆砌、含糊,而是言简意赅、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因此,说明文的语言教学,要依据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结合每篇文章的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