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着眼 开而弗达

——《林海》一课教学二得

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迟别完小 迟福田 席长劲

《林海》一课的教学已进入尾声。

师:《林海》的作者进入大兴安岭后,肯定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景物,有

着这样那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作者从“兴国安邦”这个角度着眼, 于是他把大兴安岭的“千山一碧,万古长青”与——

生:广厦、良材联系起来。师:把它的“美丽”与—— 生:建设结为一体。

师:这样一来,大兴安岭的所有景物就被嵌入“兴国安邦”这一特定的框架里。这时,放手去写岭、写林、写花,处处都能紧扣中心,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正当老师津津乐道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提了个问题。

生:作者写“花”是为了说明大兴安岭的“美丽”;写“林”是把林木与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但是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要用那么多的文字去写“岭”?

师:你的意思是说“岭”跟“兴国安邦”这个中心思想挂不钩来是吧? 这个问题提得好,同学们都来想想。

教室里一片沉寂。

师:大家带着问题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前前后后联系起来想个清楚, 同学相互间还可以议一议。

几分钟后,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生:写岭是说明大兴安岭有人进进出出。师:这些岭是天生就有的吗?

生:是人们开辟的。师:这说明什么?

生:进山的人多了。为了方便交通,岭也开辟得多了。师:从这里我们会想到什么?

生 1:山里“宝”很多,许许多多人进山取“宝”。生 2:进山的人多,说明山与人的关系很密切。

师:还有些什么想法?

生 1:大兴安岭的岭式样多,高的、矮的、横的、顺的,可见大兴安岭到处都是“宝”。

生 2:作者开头就写岭多,这是暗示说大兴安岭“宝”多。

生 3:文章开头通过写岭,点明了“山”与“人”的关系密切,为下文写“联想”做铺垫⋯⋯

这个教学片断,至少给我们启示两点:

一、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文章比作圆球。他说:“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一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也应该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着。”这里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训练必须要有整体观点,只有从整篇课文着眼,才能把词、句、段的作用和含义真正读懂。这个方法可以教给学生。

二、《学记》上说:“故君子之教,喻也。”教师的教,重在启发诱导。怎样启发诱导呢?《学记》里又说:“开而弗达”: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但不要包办代替、和盘托出。因为“开而弗达则思。”学生学习时就能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