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所托命 笔担千钧

——浅谈“一字经纬”

湖南省麻阳县岩门中学 杨文玉

“一字经纬”、“一字立骨”皆是创作中常用技法,是与主题紧密相连、气息相关、成为关联全文线索的关键之字,为立言之本。用它“经纬全篇”, 作为文章“眼目”又是全文结构的经纬与骨架,在教学中突出一个字,往往能帮助学生认识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意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目的。

因为经纬全篇的这一特定的字,往往是从立意方面选定的。作者在艺术构思中把全文的题旨作高度的艺术概括,凝炼、升华为一个字,而这一个字则是文章立意的灵魂。

如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作者精妙地以一个“乐”字统摄全篇, 点出与民同乐之主题,使“乐”得到升华。全篇思想因此而顿生龙眼之辉, 文中所描绘的种种“乐”都以太守之乐为主体,其余则是陪衬。“句句记山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实记“太守之乐”。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鲁迅先生《社戏》中“偷”字摄出了江南水乡乡土人情神韵及水上月下舞台的特殊仙境。五个“偷”字连用,统领“建议,商议,结果”全过程,绝不像《孔乙己》一文中的“偷”字,相形之下,孩子们的天真、诚实、奉献、可爱的形象在“偷”字中栩栩如生。“偷” 字在棋局里,纵横驰骋,勾连故事,显示了独有的大将风度。课文结尾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原因何在,这也只有从“偷”字中去品味“昨夜的豆”的韵味之妙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以一“气”贯文,使文章结构疏理得脉络分明,故事情节层层紧递一个“气”,使文章结构紧张化, 情节一“气”化。从鲁达身上辐射六种可贵之气,丰富了鲁达多元化性格特征,形象光彩夺目,唯有正“气”长留人间,“气”牵而发,深化了文章主题。

有了一字经纬,或放或收,总有龙骨。一字经纬,或波澜顿生或异峰突起,总是丝丝入扣,经纬全一,纵有千变万化的艺术结构,终究不失峰回路转的脉络和疏中见密的针脚。

柳宗元目睹了朝廷横征暴敛、百姓流徙的惨状后,愤然命笔,写下了《捕蛇者说》一文。以“赋敛之毒”的“毒”字经纬全篇,以“毒”字为经纬一贯到底。开头(明线)写蛇之“毒”,中间写蒋氏三代(暗线)悲惨遭遇, 最后以交赋敛和捕蛇对比,突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再以“毒”字为纬

线纵横穿插。“专其利”一个“利”字充满了蒋氏三代的辛酸血泪,在这“利” 字背后却隐含着一个“毒”字。三个“死”写尽了无以复加的灾难,其背后又隐含一个“毒”字。接着文中以设问和作答,字里之间仍隐含着一个“毒”, 最后写乡亲交税可悲和蒋氏的自慰自足相对比。所有这些,无不隐含一个“毒”字。这样以“毒”字为经纬,纵横捭阖,密针细线,天衣无缝。

貌离而神合,尽说其风流。茅盾的《白杨礼赞》散放巧纵,跌宕有致。文中作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三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主线索。首句起笔峻拔有力,声势夺人,继之具体分析“不平凡”构成文章主体。对此,从侧面叙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美”; 白杨树外部形态“美”;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美”。这样开头交代“黄绿错综”的“景美”是物生存的根基;工笔细描,人物化的语言,抓住白杨树外部特征“干、枝、叶、皮”、“形美”以及“神美”(伟丈夫,好小子)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写尽白杨树“美”。可谓美不胜收,尽说风流。活现了白杨树的神韵风彩。“卒章显其志”。经纬全篇的这一个字,在不经意中见法度,化重为轻,富灵于朴,潇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