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孤帆一片日边来”

江苏省淮安市季桥中学 崔耀

教了李白的诗作《望天门山》以后,对大多数初中教学参考书中的分析, 颇有点疑议,它们是这么分析的:李白的这首诗在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中的青山、绿水、白帆、红日,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从诗作的字面理解, 凑合着能这么讲,况且又是从积极意义上来考虑的,是说得通的。这是为了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如果追问,又如何向学生讲清楚“孤帆”二字呢?如果按参考书中讲,“孤帆”就是白帆,恐怕也不太妥当。孤景单一,孤独的意思,怎么说“孤”就是“白”呢?学生不会乐意接受。本人粗浅地认为,文以载道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文学作品, 都有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理解文章必须同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联系起来,如在何时何地,当时是何种思想指导的,只有什么样的思想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据史料记载,李白这首《望天门山》诗作是在安徽当涂时的作品。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李白曾经做过唐肃宗李亨的哥哥——李磷的幕府,李亨与李磷遭难,李白因遭株连,获罪流放夜郎。在流放夜郎的途中,刚行湖北,朝廷又特赦,故而获释。李白当时认为他无颜回故乡,再去都城,结果又丢了官,只好去投奔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处。在那里他度过了晚年, 因他常常游山观水,以排遣胸中的积闷,固不乏触景生情之作,这首《望天门山》诗作,就是那时写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表面写长江大河,滚滚水流汹涌向前,一泻千里,天门山虽然想阻挡它的前进, 但它因水深流急,再加上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太大,水力无穷,仍能冲破阻挡,决山而去,继续向前。实际意义含着: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李磷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在情理之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写乘舟东下,沿途景物美不胜收,却又不能留心仔细观赏,美景一掠而去,这是由于行船之快, 实寓含着象他自己的一生,他也曾在朝廷辉煌过一时,因与皇上观点不一, 失宠受排挤,那人生的大好时光一纵即逝,回忆自己坎坷的一生,不禁伤感, 悲从中来。因此便有“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最后一句的抒情句,也表达他的一生如孤舟一般,随波逐流。诗中虽有青山、绿水、白帆、红日这样的美景, 但在此处只是起衬托作用,这就叫用乐景写哀、倍感其哀,抒发了他的悲凉孤独心情。这诗句与《诗经》中《采薇》的结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景物越是优美,更反衬其人生之悲苦。尤其“孤”字更体现了他孤苦伶丁,无家可归,投奔异地他乡的惨景。这个孤字还和他另一首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结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孤”字是同出一辙。“孤帆远影碧空尽”,“孤” 字一写其好友孟浩然离开他一人孤伶伶地去了,二写他送走了好友,自己一人孤伶伶地站在江边远望,也表达了他的孤独。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孤” 和下边的“一”字又是同一个意思。“日边来”是写乘舟东下,船是从西向

东,日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表面写青山夕照的美景,实际是写他年事已高, 前途灰暗渺茫,大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叹,给人们悲凉的感觉。故此,“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抒发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情。“孤”字可谓是这首诗的诗“眼”了。